大量食用牛肉牛奶制品或致癌?

“一個物種身上的病毒因為某種機緣巧合轉移到另一個物種身上,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閉幕日演講中,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難住了在場大部分聽眾。
豪森教授10歲開始就夢想當一名科學家,直到72歲,因為發現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誘因,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如今,他的夢想變成能夠在靶細胞方面做出疾病預防和干預的貢獻。在他最近的研究中,奶牛成了新的研究對象,這一研究表明食用牛肉和牛奶可能導致結腸癌等癌癥。
“病毒由動物傳到人,雖然不能復制,但是會造成人類癌癥的發生,”豪森教授指出,以結腸癌為例,結腸癌與人們食用紅肉(如牛肉)有著很大的相關性。豪森教授展示的全球大數據圖表清晰地顯示,在紅肉食用率高的地區,結腸癌的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20%—30%。而在紅肉消費率低的國家,如由于宗教信仰不吃牛肉的印度,結腸癌發病率要低得多。
豪森教授接下來展示全球乳腺癌的病患分布圖,同樣的,在紅肉消費量更高的地區,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更高。與結腸癌不同的是,乳腺癌會通過母親的記憶基因遺傳給下一代。食用紅肉為什么可能導致癌癥?豪森教授解釋,這可能是牛肉中的某些炎癥造成的,“吃了這些肉以后可能會感染炎癥,雖然炎癥不一定會導致惡性腫瘤,但是會在你的一生當中埋下隱患”。他說,這種致癌的隱患可能會潛伏40到60年,期間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因而難以發現和治療。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仍有降低患癌幾率的辦法。豪森教授援引了另一個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者發現在生下來的頭六個月堅持喂養母乳,可以為人體提供很強的保護作用。母乳喂養可以使嬰兒早期免受牛奶病毒的感染,從而減少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采訪中,豪森教授還建議少吃半生的牛排,市售的牛奶因為經過滅菌與消毒,感染的風險并不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