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不愛上學?家長先做個自我檢討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因為不愿上學而被父母火急火燎的帶到醫院心理門診,多為初中、高中生,也有低齡的幼兒園小朋友。有的孩子一上學就生病,不得不請假在家;有的提到上學就有情緒反應,抵觸、煩躁、哭鬧等。而且這些孩子并非是我們認為在學校表現一團糟的學生,相反更多的是平時成績不錯,甚至是老師眼里的乖學生。那么孩子怎么就不愿上學了呢?
多與分離焦慮有關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理專科主任劉中霖醫生介紹說,孩子不愛上學誘因很多,主要跟家庭關系大。比如年幼兒童拒絕上學多與分離焦慮有關,他們很害怕和父母分離,在與家庭主要帶養人分離時,表現出強烈的應激反應,恐懼、焦躁、哭鬧等,甚至出現明顯的身體癥狀,如頭痛、頭暈、惡心。這些兒童對父母依賴性強,一旦分離就出現明顯不安全感。
過分強調高分數
大一點的孩子不愿上學往往是家庭中存在教養失當。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太強調成績,可能一開始對孩子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長而久之,孩子心理便出現問題,一旦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就會自我貶低,產生低價值感,伴隨明顯的負情緒,從而抵觸上學。其實家長不妨想一想自己都是平凡人,又何必逼著孩子一定要成為偉人呢?孩子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約束刻板嚴苛
也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表現要求較高甚至苛刻,強化道德評價,約束較多且刻板,這會形成孩子完美主義的性格傾向,患得患失,產生挫敗感。這類兒童的父母往往帶有神經質傾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理專科郭嘉醫生解釋說。
學校生活不合拍
除了家庭原因,學校因素也是導致孩子不愿上學的誘因之一。比如在學校經歷應激事件也是導致兒童拒絕上學的誘因。如遭受同學嘲笑欺負、校園暴力、與老師發生沖突、遭受體罰等。
孩子不愿上學,解鈴還須系鈴人,家長得先改變一些做法。首先別過分催促孩子上學,尤其不要用打罵、斥責、嘲諷、體罰的方式強逼其上學。向老師、同學了解在校情況,先排除有無經歷學校應激事件。
即使不上學,也要保證孩子在家仍有正常的作息,按時起床、吃飯、睡覺,避免晝夜顛倒,熬夜、賴床等情況。平時多留心孩子的情緒,是否有易怒和極端語言出現。拒絕上學是行為現象,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冰山下涌動暗藏的心理問題才是關鍵,要及早發現找專業的心理醫生治療。(健康時報駐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特約記者 王海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