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曾璇) 3月8日,由人民網健康和健康時報社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人·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系列圓桌論壇迎來第七場——“社會辦醫”專場。
當日E題:社會辦醫
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其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放寬準入、拓寬投融資渠道、促進資源流動和共享、優化發展環境四大方面。同時《措施》提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把發展社會辦醫放在重要位置,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面對國家推動、引導、鼓勵社會辦醫的政策與措施,社會辦醫迎來“利好”的發展前景,但社會辦醫仍然存在人才困難、信任危機,以及互聯網的沖擊和挑戰。
“健康中國人·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系列圓桌論壇第七場請來從事社會辦醫的6位嘉賓,聽聽他們就“社會辦醫”的現狀、發展和未來的討論。
健康中國人·全國兩會健康E客廳客人名單
當日嘉賓主持:
郝德明: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當日“客人”:
楊文:北京善方醫院院長
劉愛國:安徽濟民腫瘤醫院院長
盤仲瑩:和睦家醫療集團副總裁、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
遲誠:北京恒和醫院院長
王麗華: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副院長
【各方觀點集錦】
郝德明:
·吸引患者到民營醫院看病,主要是通過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包括開展公益活動,讓百姓認同你。
·互聯網對社會辦醫是很好的工具,社會辦醫應該充分利用它,進行院前管理、健康管理;院中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院后進行隨訪工作。
·目前全國的非公立醫療機構還處于成長、發展期。如果在成長發展期,搞急功近利的競價排名,不利于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作為行業協會的代表,呼吁非公立醫院不要到處去參與這種商業活動,應將精力放在醫院的內涵建設和團隊培養上。
楊文:
·民營醫療機構要做到有增有減:同行之間互相分享經驗,共同把民營醫院的醫療質量提高,這是增;如果民營醫療機構不符合需求、形勢,在未來有可能就被減掉。
·在醫療行業,人才是核心競爭力,醫院要有清晰的定位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國家正在逐步推動醫療改革,作為社會辦醫的主體,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社會辦醫不應該使用“競價排名”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當然品牌需要建設和推廣,品牌建設需要依托這樣幾個元素——先進的設備、優秀的人才、過硬的技術。
劉愛國:
·吸引民眾到非公立醫院就診,首先還是要技術過硬,這里的技術過硬,不單單是醫生的醫術精湛,還包括專家團隊的建設、硬件設施等。此外,加強服務也是吸引民眾到非公立醫院就診的要素。
·社會辦醫的公益性和市場性不矛盾。在現階段,作為專科醫院,比如慢病、腫瘤醫院,一定會收治大眾的病人,在此基礎上,還要面對一些高需求的高端人群。
盤仲瑩:
·目前值得思考的是,該用什么樣的評價體系向老百姓宣傳和證明非公立醫院的實力。
·社會辦醫想發展,人才是核心。醫院要給人才一個發展的空間,要有一個留用和發展的計劃。
·社會辦醫的評價指標,在慈善醫療和慈善行為的考慮上仍存“盲點”,建議可以加入。因為作為醫療企業,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體現了醫療企業的公益性。
·非公立醫療機構應有一個運營效率的評價指標,不能只看醫院規模、門診量和住院量。
遲誠:
·非公立醫院應發揮自身服務靈活的優勢,滿足患者特殊醫療需求,提供跟公立醫院有差異化的產品。
·患者選擇公立醫院就醫最大的原因是信任,這與品牌建設、醫療質量等息息相關。其實,患者的信任度跟服務也有關系,這是患者選擇非公立醫院的理由。
·公立醫院的定位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醫療需求,作為補位,非公立醫院可以提供服務的空間非常大。
·如何提高醫療質量?第一,用對的人;第二,醫院自身要持續建設;第三,不冒進,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王麗華:
·大型的、可以信賴的民營醫院目前還不夠多、不夠亮眼。因此民營醫院必須在質量、人才戰略上達到一個更高水平。
·民營醫院必須重視人才,留住人才有幾個很重要的方面:首先,要給醫生搭建學術平臺,讓醫生有職業發展和晉升的渠道;此外,還要有相對公平的薪酬體系;還有就是醫院本身要有良好的文化。
·互聯網上的醫療領域“競價排名”是短期效益,真正要做常青事業,就要踏踏實實,就要讓質量、人才等各方面全面發展。任何醫院都有公益性,只要真正做好自己,一定能夠做出口碑來,能夠真正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