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遽降的感冒流行季節,各式各樣預防或緩解感冒的食療,紛紛應景出爐。從黑糖姜湯、梨子到白蘿卜汁、人參等,這些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有些確實可以紓緩感冒癥狀,但錯誤使用,也會讓感冒癥狀加劇。
感冒時該怎么吃?
感冒食療應該跟著病程而轉變,有些食療可以平時調養,但碰上發炎或已染上流行感冒時,就要避免。
※(一)發炎期間(或染上流行感冒時)
發炎期間適合吃:水果,如梨、甘蔗、椰子汁等。蔥豉湯、四神湯。新鮮梨子汁,可以生津止渴,緩解口干舌燥。
蔥豉湯可緩解頭痛鼻塞,對于發燒的人也有幫助。取青蔥蔥白部份,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
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姜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發炎期間不適合吃:一般出現咽喉腫痛、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癥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姜母鴨或姜湯(老姜、干姜湯)等,會加速血液循環,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