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鈴鐺(化名)今年6歲,她想要一只耳朵。見到小鈴鐺是在病房,這個留著學生頭、齊劉海的小姑娘今年六歲,患有小耳畸形,一生下來就沒有右耳。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蔣海越醫生為她用肋軟骨雕刻了一只耳朵。[詳細]
小鈴鐺的手術是明早第一臺,整形七科的主任蔣海越是她的主刀大夫,“小耳畸形在我國發病率較高,這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都有關。我們目前采用的是擴張法耳廓再造,這是我國獨創的治療方法。”
“手術整個過程是三到四個小時,需要全麻。我們會先從她的身體取一到三根肋軟骨,然后用軟骨和自身皮膚,給她再造一個耳朵。”今年研究生三年級的醫學生韓景健向小鈴鐺的媽媽解釋明天的手術。
“那你把我的耳朵打開了,是吧?右邊的耳朵到時候會和左邊一樣嗎?”小鈴鐺并不害怕這位穿著白大褂的叔叔,不停地追問著和耳朵有關的問題。 [詳細]
已是晚上八點半,第三手術間剛剛結束一臺手術,護士正在做最后的清理。
從二層下來,在樓梯拐角處,還沒來得及換下手術服的甘承正拿著手機,和女兒視頻。
“今天吃得什么呀?有沒有聽媽媽的話?”
“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你這個衣服好奇怪啊!”
甘承是燒傷整形美容治療中心的主治醫師,他剛剛做完一臺手術。“今天我還算早的,還能和女兒視頻一下。”甘承的女兒今年兩歲半,他坦言自己是一個“周末爸爸”,“工作日每天手術都滿滿的,總是趕不上9點前回家哄女兒睡覺。”
晚下班的不止甘承一個。“我們總共有15個手術間,現在還有好幾個正在做手術,估計最晚的得到十一二點。”護士長馬紅彤向我們展示了今天的手術單,一張張單子拼接在一起,“拉開看看,怎么也有三米。”[詳細]
來到整形醫院之前,我想象那里的“病人”顏值一定很高,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瓜子臉、飽滿的額頭和凹凸有致的身材……然而,事實出乎意料。匆匆在門診和走廊行走的,是為治療小耳畸形包著一只耳朵的6/7歲孩子,為治療唇腭裂而捂著嘴巴低頭略過的少年,為遮住燒傷皮膚而夏季捂著長袖的姑娘……
院長祁佐良告訴我們,整形醫院40%的患者都是真的“患者”,他們來這里不是為了“錦上添花”的美容,而是“雪中送炭”的整形修復。他們的“病”似乎并不危及生命,但的的確確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唇腭裂的孩子天生‘兔子嘴’,不僅容易被周圍的孩子嘲笑,還會影響心理健康。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慢慢的,他就不愛參與社交,沒有了圈子和朋友,容易性格內向,甚至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唇腭裂中心醫生王永前說。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