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yī)”點通
久坐久站人群易得“蚯蚓腿” 專家支招科學防治
陳子源
腿上有像蚯蚓樣的青筋,血管凸出皮膚表面,是下肢靜脈曲張最典型的表現。若未及時干預,可能進展為“老爛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yī)師劉震杰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介紹,下肢靜脈曲張,俗稱“蚯蚓腿”,是臨床常見的血管疾病。初期,腿部會出現細小、蜘蛛網狀紅色或青紫色血絲樣改變(毛細血管擴張),僅在長時間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覺沉重、酸脹、乏力和疼痛。一段時間后,靜脈瓣膜因長期壓力“關不攏”,血液就會像漏水的水管般在淺靜脈堆積,導致血管擴張、迂曲,形成肉眼可見的 “蚯蚓狀” 凸起。若未能及時干預,病情發(fā)展至后期,小腿水腫、皮膚色素沉著、慢性潰瘍等并發(fā)癥將接踵而至,更嚴重者可能面臨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的風險。
“從高發(fā)人群來看,患者以中老年群體為主。但目前,其發(fā)病人群在逐漸年輕化,40歲以下的中青年久坐久站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 劉震杰表示,對于靜脈曲張,早期防治是關鍵。并不是所有靜脈曲張都會發(fā)展到嚴重程度,因而不需要過于慌張。一旦發(fā)現腿部出現并發(fā)癥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他指出,在治療方面,主要有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保守治療適用于程度較輕、癥狀不明顯的患者,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堅持正確穿戴醫(yī)用彈力襪就會取得較好效果;手術治療有傳統手術和各種微創(chuàng)療法,包括射頻、泡沫硬化劑注射和凝膠注射等。
如何預防或延緩下肢靜脈曲張?劉震杰建議,日常生活中避免長時間原地站立或久坐,應定時活動一下身體;長時間坐位時,可通過變換坐姿、勾腳尖等動作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休息時穿寬松的鞋子改善足部循環(huán)。飲食上,多攝入山楂、燕麥等有助于血管健康的食物,保持血管壁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