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賦能女性腫瘤防治全周期
于紫月
“在女性腫瘤防治過程中,今后中國傳統醫學(中醫)要在辨證論治的精準性上下功夫,要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既要搞清楚中醫治療的有效機制,也要遵循中醫藥的規律做臨床研究。”日前,第二屆中醫藥創新暨女性腫瘤健康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大會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盧雯平在會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了未來中醫發展的重要方向。
女性腫瘤是指發病群體主要為女性的癌癥,包括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顯示,2022年我國女性腫瘤中發病數前3位為乳腺癌、宮頸癌、子宮體癌,死亡數前3位為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
“當前,女性腫瘤在臨床治療中面臨很多難點。”盧雯平說,乳腺癌的治療難點主要在于耐藥性。其中,三陰乳腺癌因惡性度高、治療方法較少,也是乳腺癌治療的難點。“卵巢癌的臨床難點主要是容易復發轉移。”盧雯平說,近幾十年來,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始終未得到階段性提升,只有約40%。
腫瘤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而女性腫瘤中的子宮腫瘤、卵巢腫瘤等將影響生育。如何平衡治療和生育也是醫學界一直在探索的。
常見的中醫治療手段包括中藥、針灸、膏膜、拔罐等。盧雯平介紹,中醫在女性腫瘤預防、治療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如果女性持續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可能會歷經數年的癌前病變過程,最終患上宮頸癌。在感染病毒后到癌前病變的時間里,中醫可通過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充分調動人體的免疫細胞消滅病毒,達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在女性腫瘤患者接受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時,中醫能夠減輕并發癥和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骨髓抑制、失眠多夢、放射性損傷等癥狀。“中醫可通過辨證論治改善患者的腫瘤微環境,提高機體抵抗力,阻止腫瘤復發和轉移。”盧雯平說。
在女性腫瘤晚期階段,腫瘤在人體內生長和擴散,會給身體帶來沉重的負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盧雯平告訴記者,中醫可通過對癥治療,盡可能緩解女性腫瘤晚期患者的不適癥狀,如食欲不振、乏力、疼痛等。
盧雯平說:“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中醫將在對抗女性腫瘤的‘戰役’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兼容并包的中醫學將在未來煥發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