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AI在賦能制藥的同時 實現“自我修煉”
肖鈺周 本報記者 王 春
近日,以“賦能 融合 創新”為主題的2022張江AI智藥論壇在上海舉辦,張江AI新藥研發聯盟(以下簡稱AI聯盟)成員單位與來自科研機構、企業及公共平臺的各界代表一道,共話醫療健康產業在“AI時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近年來,AI賦能制藥的大趨勢愈發明顯,已在藥物研發、臨床前研究等環節展現出巨大潛力,AI“智”藥產業發展迅速。AI企業正與傳統藥企、醫藥研發外包企業深度合作,在制藥的各個環節形成技術互補。AI技術的應用正給新藥研發注入創新活力。
英矽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官、藥物研發負責人任峰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款相關藥物的問世背后都有AI的“身影”。隨著AI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它已逐步貫穿制藥的靶點發現、新藥研發、臨床試驗三大階段。
“盡管AI可以加速藥物研發的關鍵步驟,但AI制藥也面臨著一些困難。”羅氏中國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負責人林翼表示。
面對挑戰,AI如何在賦能制藥的過程中進行“自我修煉”?與會企業認為,新型AI藥物研發平臺的創設是實現AI與制藥雙向賦能的一種途徑。
深勢科技開創性地提出“多尺度建模+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的科學研究新范式,推出了新一代藥物計算設計平臺Hermite以及微尺度科學計算云平臺Bohrium。據該公司生命科學產品負責人徐濤融介紹,Hermite融合了人工智能、物理建模和高性能計算,可為臨床前藥物研發提供一站式計算解決方案。
此次論壇還發布了AI聯盟成員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多項創新成果,包括英矽智能開發的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AI制藥候選藥物ISM001-055、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化學合成實驗室、深勢科技Hermite藥物計算設計平臺、德睿智藥(上海)科學技術有限公司MoleculePro一站式AI驅動新藥研發平臺等。
未來,張江將持續打造“AI+生物醫藥”創新生態圈,積極推動醫藥產業升級,實現AI與生物醫藥的雙向賦能,助力更多新藥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