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攜手共育幸福菇

一、項目背景
安徽金寨縣境內多起伏山地,晝夜溫差大,受益于山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金寨香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曾獲得 “中國好香菇”的稱號。脫貧攻堅期間,香菇占地面積小、產出高、效益好、勞動強度低,能夠為貧困戶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是金寨縣產業扶貧的重點項目。金寨香菇主要產地集中在湯家匯和鐵沖兩個鄉鎮,年產量160萬棒,約400萬斤,年產值2000萬元。過去香菇銷售主要是走批發渠道以及少量的學校食堂和福利采購渠道,產品線單一,價格賣不上去,成效不顯著。
二、具體措施
(一)強化領導,明確目標任務
1.對接政府,爭取政策資源。政府推薦具有一定資質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郵政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合作社負責“金寨香菇”產品的統一管理,對香菇種植、生產、加工予以支撐保障,對產品的品質負責。
2.確定“精準”目標。脫貧攻堅期間,“金寨香菇”銷售的新增量, 由貧困戶進行種植供貨。對于有生產能力、技術的農戶,在合作社的幫扶下,自主發展食用菌產業。而對于沒有生產能力但有發展意愿的農戶,在合作社的組織下,通過參與生產勞動,領取薪資報酬的方式,分享“金寨香菇”成果。
3.抽調市縣骨干力量,成立金寨香菇項目工作組。明確線上、線下、內部三個渠道銷售管理工作,負責各個線條項目落地實施和運作。按照項目管理的方法落實落細各項工作逐一做好項目規劃、計劃編制和進度控制。在產品品控、產品要數、貨源組織、產品運輸、售后服務等環節做好支撐保障工作。
(二)基地打造,嚴把質量關
1.樹立鄉村振興產業標桿。政府規劃區域為“金寨香菇” 鄉村振興產業試點區域,由“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三包(包技術指導、包統一收購、包統一銷售)”模式推廣,鼓勵能人大戶、農村黨員干部積極參與,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帶領群眾發展食用菌產業。
2.全程跟蹤建立可追溯體系。一是對經營主體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全鏈條進行全面的監督管控,進行真實的信息記錄;二是對相關生產批次的農產品就行抽檢,并送檢專業的第三方機構,確保產品各項指標達標。
3.郵銀協同全力保生產。脫貧攻堅期間,郵儲銀行金寨支行注重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大產業扶貧支持力度,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積極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自疫情發生以來,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采取一戶一策,通過貸款展期、減免逾期費用、提前做好續貸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降低貸款綜合費用、適時做好風險緩釋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特殊時期,郵儲銀行金寨縣支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好事快辦”的原則,及時幫助兩家合作拿到了145萬元貸款。
(三)線上線下,多渠道推進
1.線上。依托郵樂網資源,重點推廣“郵樂小店”電商社會化扶貧模式,為金寨香菇提供專業化電商服務,并在網站首頁、APP首頁及郵政官方微信發布宣傳信息,號召全省郵政共同推廣;線下借助郵政合作站點,利用站點渠道具有與居民聯系緊密的天然優勢,延伸產業鏈。
2.線下。一是成功將金寨香菇申報為集團公司50個農產品直供直銷基地,2020年已銷往外省80余萬元;二是爭取將香菇產品疊加進郵政傳統銷售項目思鄉月和家鄉包裹,2019年以來累計銷售1000萬元;三是結合抗疫,將金寨香菇納入全縣工會會員采購抗疫農產品目錄,累計采購1.5萬份,銷售額 60 余萬元。針對合作伙伴廣泛宣傳,銷售渠道全面開花。
(四)優化流程,全環節保障
1.在生產環節:踐行三大發展理念,落實集團公司各項工作部署。一是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推行先進管理和技術為手段,以雜木屑、稻麥秸稈等農林生產廢棄物為原料,采用新技術,確保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廢棄物少、對環境污染小,確保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二是融合業務發展。企業合作社開設郵儲對公賬戶,辦理郵儲代發工資業務;農戶辦理郵儲綠卡,種植農戶銷售資金、勞動報酬資金通過郵儲渠道進行資金結算。
2.在加工環節:共享經營成果,創新開展各項工作。一是邀請省市公司專業電商運營團隊,以方便產品使用、包裝及貯運為前提,落實集團公司“綠郵項目”規劃,設計綠色環保包裝。二是著力打造公益商標品牌“驛路鮮”,免費授予項目使用,無需他人商標授權,即能提升郵政助農影響力,同時又與其他不正當競爭者相區別。
3.在銷售環節:開放各項資源,協同推進項目落地。一是與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郵政定制+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產品包銷,展現郵政運作項目的決心和信心。二是在郵樂購、郵樂小店等郵政電商平臺銷售的基礎上,采取直播帶貨等形式助力銷售。縣政府副縣長親自上陣為金寨香菇代言,在微信、抖音等自媒體渠道宣傳推廣。發動縣內電商微商主體,機關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