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洪塘村:陪伴式鄉村振興服務之東孚模式

一、背景
鄉村振興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各地紛紛先行先試,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清華海峽研究院及九七華夏于2018年在廈門,結合國家首次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性地提出“陪伴式鄉村運營”工作方法,以在地陪伴式服務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2019年底,基于對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洪塘村的多次考察與調研溝通,結合東孚街道正準備打造東孚街道鄉村振興新模式并提出的“三個春天”,與東孚街道進行深入探討,同時洪塘村也提出了鄉村振興陪伴式運營服務的需求,一致形成了以東孚街道洪塘村赤土社作為示范點,打造東孚鄉村振興新模式。
九七華夏運營團隊5人于2020年2月23日開始駐村至今,派駐由專業規劃、設計及運營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進駐洪塘村工作,主要針對赤土社谷禾動線農房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規劃和設計方案落地、鄉村振興/鄉賢會議及團隊建立、“陪伴式”鄉建、鄉村產業示范區打造、公益機構等方面因地制宜進行“陪伴式”鄉建。
二、做法
2020年,九七華夏運營團隊與洪塘村在人居環境整治、公共基礎建設、旅游動線打造、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村級自治體系等五個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做好調研基本功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置性步驟。九七華夏運營團隊以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深入調查研究,以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助推洪塘村五方面的工作順利開展。
(二)開辦赤土夜話
赤土夜話融洽了干群關系,形成了發展共識,實現了“從政府做、百姓看、還說風涼話”,到“一起來聽、一起來說、一起來做”的轉變。各小組均建立了“村民微信群”,使信息通知與村級事務公開更加及時有效,村民也可在群里反饋意見建議,拓寬了群眾參與村務管理的渠道。
(三)基礎公共設施建設為先導
從赤土社作為洪塘鄉村振興試點村的實踐中,發現村內的人居環境仍需要改造提升以滿足村民的居住、生活需求。九七華夏運營團隊提出以基礎服務設施為先導,提升人居環境、公共除設施,并經過前期會議討論研究,我們從村民生產生活的品質提升入手,以政府引導,企業導入,圍繞鐵皮房改造這個主題,以點帶面,實現生態宜居村莊的建設。
(四)美麗庭院升級為庭院經濟
在美麗庭院生態宜居建設的同時,將發展庭院經濟納入到美麗庭院建設的重要目標,并納入到產業興農重點工作范疇,建立健全庭院經濟發展的工作機制,包含申報機制、設計機制、審批機制、打造機制、培訓機制和推廣機制六大方面。
(五)推動“資源-資產-資本”的運營三級跳
在前期的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硬件建設的同時,注重打造公共服務空間和商業入駐空間,以招商引資的方式,推動“資源-資產-資本”的運營三級跳。
1、由“兩委”成員及網格員擔任調解員成立的調解委員會,以“言和堂”為平臺,成功化解20多次糾紛,促進了家庭和諧、鄰里和平共處。
2、通過邀請司法所進村居,在村部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配備法律咨詢顧問,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在預防糾紛、解決糾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通過創建溫馨夕陽文藝隊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鄉風文明培育活動,建立文化、清潔家園、巾幗、平安巡邏、交通勸導、護學、“和事佬”等7支志愿服務隊,實現了村民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和常態化。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