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輿縣老灣村:助推鄉村振興 實現村強民富的“老灣模式”

一個地方、一個區域的發展,需要找準切合自身特點、集合時代機遇、用好資源優勢的突破路徑和發展模式。“老灣模式”是聚力基層突破、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村強民富的一個實踐探索。老灣村地處河南省平輿縣,曾是國家級貧困村,因地勢低洼、連年欠收,“十年九淹”“十年九災”和“落湯灣”曾是貧窮老灣的真實寫照。老灣村經過5年來的突破自我、創造優勢,成功走出了一條“以基層黨建為引領、以鄉賢反哺為支撐、以激活要素為基礎、以多元產業為抓手、以村強民富為目的”的鄉村振興發展的“老灣模式”,奏響了一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樂章。
一、背景
一是回報鄉梓的眷眷初心。鄉情鄉愁、鄉音鄉貌、牽念故鄉是每一個思鄉人的心念,回報鄉梓、富裕鄉親、扮靚家園是每一個返鄉創業者的初心。正是有著這樣的心念和初心,鄉賢反哺成為了一個信念一個方向一種自覺,正是基于這樣的初心,老灣村的返鄉創業者才義無反顧的回到故鄉顯身手、無私奉獻助振興。
二是強村富民的社會責任。讓鄉親致富、為國家盡力,是每一位企業家和返鄉創業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只有通過鄉村振興讓農民都富了、家園更美了,才能為現代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脫貧攻堅伊始,老灣村的返鄉創業者就主動融入到家鄉脫貧攻堅主戰場中,帶領家鄉父老鄉親打贏了一場擺脫貧困、走向致富的翻身仗。
三是持續發展的載體打造。只有持續發力、持續發展,才能釋放鄉村的發展后勁,才能讓鄉村更美、鄉親更富。為此,老灣村繼續展鄉賢之力、發創業之志,以“老灣模式”的持續提升和輻射效應,致力使老灣成為脫貧成果的鞏固地、鄉村振興的示范地、小康富裕的試驗地。
二、做法
(一)“布局式”打牢基礎建設。注重高起點規劃,聘請優山美地(北京)國際城市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按照AAAA級景區的標準,對村落和產業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同步推進,構建“一心一帶兩軸三區”格局,即老灣綜合服務中心,汝河故道風景帶,綜合服務軸和鄉村體驗軸,千畝荷塘風情游覽區、鄉村民俗文化體驗區和綠色銀行生態休閑區,繪就了一幅彰顯“發展實力老灣、村強民富老灣、文化傳承老灣、生態美麗老灣”的宏偉藍圖。
(二)“融合式”推進產業發展。一是培育荷花產業鏈。充分發揮老灣村千畝荷塘優勢,采取“荷花+農業、荷花+旅游、荷花+電商”等模式,不斷促進荷花產業鏈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初步形成了以荷花種植、加工、旅游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二是做大種植養殖業。金沙灣公司整合土地資源2000畝,技術承包土地5000畝,大力發展高油花生、優質小麥、高淀粉紅薯、金絲黃菊、中藥材等特色種植農業,帶動農民示范戶2000余戶,年銷售額500余萬元。同時,成立了養殖公司,建設了6個林下禽畜散養工區,其中家禽散養工區4個、水產養殖工區2個。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老灣村在充分發掘紅色文化、建筑文化、歷史傳說和手工技藝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了和合文化休閑綜合體核心項目,以已形成集賞荷、盆景、聽琴、閱讀于一體的書香空間。
(三)“高效能”激活要素內力。一方面,依托土地入股“零風險”整合運營。通過建立穩固的“12433”利益聯結機制,即每戶每年進行1200元保底分紅、公司盈利的40%到年底二次分紅、30%作為村莊環境整治資金,30%作為風險準備金。二是充分挖掘、培養農村現有人才。通過強化激勵政策,搭建良好創業平臺,吸引本地在外就業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成功本土企業家等回鄉發展產業。同時,通過開展“雙向培養”活動,把村干部和廣大黨員培養成“雙強”帶頭人,把脫貧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或村“兩委”后備干部。
(四)“多元化”保證農民增收。一是讓農民變成“股民”。金沙灣公司采取“公司+支部+農戶+貧困戶”的土地入股方式流轉了全村土地,統籌推進生態園區建設,提升了生態園區科學化、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水平。二是讓農民變成“專家”。2018年以來,金沙灣公司聘請專家教授在老灣書院大講堂,積極開展農民技術培訓班30余場次,為村民免費培訓林果種植、禽畜養殖、蓮藕采收等技術。三是讓農民變成“創客”。金沙灣公司鼓勵和扶持群眾借助生態觀光園平臺優勢,靈活創業,先后扶持村民開辦了古法釀酒坊、香油坊、豆腐坊、農家樂等。
(五)“特色化”打造生態亮點。圍繞綠色做文章,成立綠化子公司,其中,900畝森林景觀苗木囊括紅楓、五角楓、桂花、木瓜、玉蘭、烏桕、紫荊、紫薇、金枝槐、金葉復葉槭等樹種,為老灣村建起了“綠色銀行”,將綠色銀行培育的景觀樹、稀有樹等銷往全國各地;統籌村莊綠化,編制專項規劃,對村莊進行四邊綠化、節點美化、圍合綠化,形成四季常綠、季節分明、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建設“百果園”,種植300畝“四季水果”采摘園區,栽種葡萄、桃、梨、石榴等綠色果品,確保游客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到各種綠色水果。
(六)“零負債”壯大集體經濟。老灣村金沙灣公司通過“企業+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把當地村民高效有序地組織起來。依托已成立的綠化公司、航運公司、貿易公司、勞務公司等,相繼成立了水產養殖、畜牧養殖、林果種植等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多領域、多業態發展壯大,初步實現了村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等多方共贏的發展格局。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