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遠:“電商+消費”打造產銷對接新模式

一、背景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是內陸山區縣、傳統農業縣,是贛南臍橙的主產區,也是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境內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長期以來,受地理區位等因素的制約,農業產業發展較為滯后,臍橙、蜂蜜等綠色農產品“藏在深山無人知”。
如何解決農產品分散、小規模種養方式和銷售問題,一直是困擾安遠的難題。最終,安遠縣大力實施“電商+消費”,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探索出“三級聯動、四位一體”的“電商+消費”產銷對接模式,推動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最大限度減少流通環節,拉近市場與產業基地的距離,變成直接鏈接生產端和消費端,讓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目前,全縣發展臍橙、紅蜜薯、紫山藥、百香果等農產品好網貨近8萬畝,2019年全縣網銷額達20億元。僅2018、2019年包銷貧困戶紅蜜薯、紫山藥達7779萬斤,銷售額3.11億元。
二、主要做法
(一)一套體系,疏通難點堵點。組建贛州市首個正科級事業單位電商辦,統籌推進工作,在生產端、流通端和消費端出臺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實有效地推動工作。
一是在生產端,出臺農業產業及基地、合作社獎補政策,鼓勵農戶發展農業產業,培育特色明顯、規模較大、效益顯著的支柱產業,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四個拳頭產品。
二是在流通端,推出快遞補貼、農商行電商貸等惠民政策。規劃建設縣電商產業園,建成農資連鎖配送中心和順豐、中通縣級快遞分撥中心,引進總投資8億元的北控中農·贛南臍橙交易中心。整合郵政、供銷、快遞企業等運力資源,建設鄉級物流服務站18個、村級物流服務點105個,各類郵樂站點已覆蓋全縣18個鄉鎮,實現電商服務體系和物流服務體系全覆蓋,基本解決了物流成本高、配送時效慢等問題,打通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最后一公里”。
三是在消費端,申請注冊了“三百山”品牌,將農產品統一標識,形成產品清晰標識,方便社會各界和消費者暢通購買,從而形成大品牌。同時,出臺政策,鼓勵各單位每年工會30%以上的經費用于工會集中采購農產品。
(二)雙向發力,打通上行渠道。一是在線上搭建電商平臺。平臺依托微信公眾號設計了多層級架構,上至總部總號,到市、縣、鄉鎮級區域總號,下至每村一個村號,通過多個運營層級的聯動,以社交電商轉發分享的方式調動干群協作,共同挖掘村莊一村一品,推廣本地產品,賦能鄉(鎮)、村成為農產品上線主體,精準對接市場需求。二是在線下,成立縣級電商學院和電商技能培訓中心,組建專業電商講師團。通過開展“電商培訓進鄉(鎮)”行動等方式,將電商技能培訓拓展到村組一線。同時,在線下開展“三百山”贛南臍橙電商銷售大賽等系列節會活動,特別是縣委主要領導在活動上分別為紅蜜薯和“三百山”贛南臍橙代言。目前,全縣鄉村發展網店超過1800家,3萬多農戶直接參與電子商務。
(三)三級聯動,構建消費服務網絡。
一是在縣級組建服務中心,統籌抓好產業開發指導,產品包裝設計、產品宣傳推介及電商培訓等工作。
二是各鄉鎮組建本鄉鎮服務中心,落實好農產品上架、采購、配送及銷售后端統計等工作。
三是村級成立合作社,農戶通過資金、技術、土地、勞力、機械等入股方式,有合作社組織開展農產品無害化生產加工。由縣、鄉服務中心指導合作社直接對接市場需求,扶持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種植紫山藥、紅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網貨產品,由過去的“生產什么賣什么、生產多少賣多少”模式向“消費者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消費者需要多少就生產多少”的精準化模式轉變。
同時,由合作社優化組合,統一流轉土地、統一供種、統一品牌、統一標準,成片推進種植基地建設,破解了農戶自行種植產業難成規模的難題,有效拓寬了電商農產品供應鏈,還讓農產品銷得出、賣得好。縣、鄉(鎮)、村三級聯動服務,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完善供應鏈體系。
(四)四位一體,建立利益鏈接機制。該模式以電商龍頭企業為帶動,以合作組織為紐帶,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一手抓產業推動和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一手抓合作組織建設和電商服務體系,發動電商企業包銷合作,讓合作社農戶直接成為電商企業的供貨商,并按標準集中規模化生產可供網絡銷售的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確保農戶利益,打造了農戶、電商企業、電商合作社、電商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利益聯結體。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