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 換道超車 淄博市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

山東省淄博市全力建設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創新“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路徑,開辟數字農業發展新通道,豐富數字農業發展新場景,塑造數字農業發展新生態,構建數字鄉村建設新機制,全力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
一、背景動因
淄博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淄博央居齊魯、組群分布、交通優勢明顯、城鎮化率高、工業基礎好、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強、現代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等優勢,堅持全域打造、統籌推進、融合發展,探索改革引領、理念升維、換道超車,以數字化賦能農業產業全鏈條、農村治理各領域、農民生活各方面,走出一條“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路子,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開創淄博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開辟數字農業發展新通道,以“數字+”打通農業產業“完整鏈路”。發揮“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雙重優勢,實現農業發展模式迭代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生產力和競爭力。在生產環節,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數字技術”模式,發展數字田園、數字果園、數字牧場、數字加工業,推動農產品優質優產。比如,山東七河生物公司攜手“華為云”,創建食用菌行業云平臺,依托各種現場傳感器和5G通信網絡,對公司全資源要素進行組織上和空間上的優化整合,推動全產業鏈智能化決策、智慧化生產,持續保持全球行業領跑者角色。在儲運環節,逐步構建形成從田間地頭到商超餐桌的綠色智慧冷鏈物流體系,推動農產品高質快速通達。山東省城鄉冷鏈物流產融生態平臺項目依托淄博特色農產品和果蔬優勢,創新“1個中心園區+5個特色冷庫園區+N個移動冷鏈設施”模式,打造輻射全國的果品、蔬菜和凈菜、凍品的倉儲加工、交易配送中心。在銷售環節,靈活運用線上電商平臺,培育體驗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線下載體,推動農產品優品優價。比如,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與盒馬鮮生合作,雪花黑牛肉入駐盒馬鮮生24個城市270家門店,服務于6000萬盒區用戶,成為盒馬鮮生鮮品肉類國內第一品牌、銷售冠軍。
(二)聚焦塑造數字農業發展新生態,以“數字+”涵養數字農業發展“豐沃水土”。按照“緊盯前沿、打造生態、沿鏈聚合、集群發展”的產業組織理念,堅持市場化方式和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以政策激活發展動力,以改革減少發展阻力,投入實打實的資源、展現實打實的誠意,為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集聚最優質的資源要素、提供最優化的發展生態。一是以產權改革激活土地。作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確權試點市,淄博創立“確權確股不確地”經驗模式,搭建承包土地確權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和產權交易抵押融資平臺,開發“地押云貸”,累計發放農村各類產權抵押貸款65億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量化集體資產196億元,激活的土地讓數字農業多種業態成為可能。二是以支持政策激發熱情。推出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基金引領政策、土地流轉獎補政策、建設用地專項保障政策、數字化改造資金支持政策、場景應用拓展支持政策、企業項目招引落地獎勵政策、專業人才及團隊支持政策、工商資本下鄉鼓勵政策、數字農業農村擔保支持政策“十項政策”,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全領域數字化。三是以創新模式集聚資源。淄博市以創新推動新模式新業態漸成氣候,齊貿通利用俄羅斯公共海外倉資源,搭建跨境電商平臺,采用“海外倉+專業物流+商超系統”方式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紐瀾地何牛、憶當年等龍頭企業率先對接阿里、京東等高端電商平臺,培育“電商+直播+網紅”發展模式。
(三)聚焦豐富數字農業發展新場景,以“數字+”培植農業產業“熱帶雨林”。分類開展四個“一批”改革創新,推出一批產業熟化場景、展示場景,催生一批精致農業、體驗農業、訂制農業等新業態,打造一批農旅融合發展項目和鄉村游學研目的地,培育一批以手機為新農具、數據為新農資、直播為新農活、網紅為新職業的新農人,讓更多農業企業、農業園區、農村群眾感受到數字技術突出的賦能效應。一是在數字農業優質項目招引策劃上出實招。重點盯牢創新型、品牌型、高成長、高稅源的優質項目,提高招引精準度。加快實施阿里數字農業產業中心、現代農業產業園大數據中心等20個數字農業農村重點平臺項目。二是在農業農村融資平臺組建匯聚上出實招。2021年市級財政預算設立1億元數字農業農村專項資金。舉辦全市數字農業農村政銀企對接活動,推介數字農業農村融資需求項目48個,市級銀行、省農擔公司、鑫潤擔保等與13個數字農業農村項目實施主體完成對接,創建適配“數字+農業農村”的良好金融生態。三是在最優營商環境打造優化上出實招。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攻堅行動,促進要素資源以“數字+”形式高效配置,對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行專班推進、頂格接洽、頂格協調、頂格督導,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店小二”式服務,充分展現淄博效率、淄博速度、淄博服務。
(四)聚焦構建數字鄉村建設新機制,以“數字+”打造農村社會治理“智慧方案”。運用數字平臺新理念、新技術,進一步做實網格化管理,把人、事、地、物、組織等要素納入數字化管理平臺,聚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方案”。一是打造“智慧大腦”。建設 “一云、一網、一庫、一體系”數字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平臺,整合數據精準采集、行業監測、建模分析、綜合展示等功能板塊,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一體化運轉機制,推動實現“三資”管理、便民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智慧化。二是擦亮“智慧天眼”。加快構建市域數字農業農村天地空一體化觀測體系,依托遙感、導航、通信衛星等空間基礎設施和各類商業衛星資源,整合無人機等常規監測設備和市內物聯網數據采集設施,形成統一的地面物聯網數據調用體系,建成后可覆蓋全市300畝以上農業園區和規模以上養殖場。三是建設“智慧基座”。以社會治理云平臺、智慧綠色村居建設和“智慧黨建”“智慧滿意民生”品牌打造為切入點,建設一批智慧小鎮、智慧村居樣板。
三、初步成效
(一)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一是數字牧場。圍繞黑牛、奶牛、肉豬、蛋雞等建設數字牧場11家。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黑牛管家”平臺,實現一牛一碼,對肉牛繁育、育肥、宰殺等全過程精準管控。山東得益乳業有限公司將擠奶、飼喂、繁育、生長、環境等智能設備系統與牧業管理系統集成提升,原奶質量各項指標達到歐盟標準。二是數字果園。圍繞蘋果、大櫻桃、石榴、獼猴桃等主導品種建設數字果園22家。山東中以果業全套引進以色列技術,發展“數字果園”2800多畝,實現“一果一碼、一園一端”。山東黛青山生態農業公司(軟籽石榴)通過智能灌溉與溫控系統,實現溫室大棚自動管理,節省人工30%,節省水肥和農藥20%,產量增加20%。三是數字加工車間。建設釀造、肉牛加工、飼料、醬菜等類型數字車間18家。山東七河生物公司建成了國內領先的香菇菌棒智能控制生產線,生產效率提高4倍,運營成本降低30%,成為全球最大的香菇菌棒出口供應商。山東川鷹食品公司(醬油、醋)引進智能化制曲設備、控溫系統、智能機器人,產品出品率提高20%,每年可節糧580噸,節電1.6萬度,綜合增效1200萬元。四是數字大田。依托中化MAP等平臺在桓臺縣、高青縣提升數字大田30萬畝。淄博禾豐種業與山東理工大學蘭玉彬教授團隊共同打造生態無人農場,實現耕種管收運儲等關鍵環節無人化操作。桓臺縣泓基農業合作社建成數字農業大數據可視化管理平臺,建立涵蓋產地信息、成長檔案、物流過程、質檢報告等信息的二維碼追溯體系。同時,推行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節水節肥節藥40%以上。
高青縣蓑衣樊村全景圖
(二)打造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的綠色智慧冷鏈物流基地。一是建設淄博智慧城鄉冷鏈倉儲物流綜合示范產業基地。一期投資48億元,在臨淄區、博山區分別建設園區,兩園區凍品、凈菜年加工能力分別達到24萬噸、160萬噸。二是建設阿里數字農業產業中心(山東倉)。該項目將建成阿里在全國布局的最大冷鏈物流樞紐,一期投資16億元、占地600畝,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00億元。阿里數字農業沂源產地倉去年10月開倉運營,帶動沂源70萬噸蘋果增收2億元,張家坡雙義農場蘋果價格從原來的每斤2.5元提高到4.5元,中以果業蘋果出倉價格達到每斤6.8元。三是初步形成冷鏈倉儲物流集群。淄博智慧城鄉冷鏈倉儲物流綜合示范基地、淄博內陸港及其配套冷鏈設施、高青正茂農產品倉儲及冷鏈物流等3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山東省重大項目,京東海月龍宮物流港項目被列入山東省優選項目。
全國特色農產品(沂源蘋果)優勢區生產基地
(三)打造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雙節點城市。一是圍繞“賣什么”,聚力打造“齊品·淄博 數字農谷”區域品牌。沂源蘋果、山東黑牛分別入選全國、全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市獲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11個、省級以上知名農產品品牌49個、“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440個,產地認證面積占80.5%,淄博農產品品牌形象逐年提升。二是圍繞“誰來賣”,加快培育電商矩陣。引進阿里、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培育樂物、憶當年、極有鮮、沂蒙山旮旯、眾得利等本地電商平臺,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涉農電商平臺達到15個,發展電商店鋪8萬余家。三是圍繞“賣得好”,加快發展營銷新模式。依托方達電商直播、山東尋聲電商直播等,率先在周村區、桓臺縣、沂源縣推進直播電商集聚化建設,舉辦“尋味淄博 網上過年”等網上年貨節活動近300場,直播零售額3.27億元。
(四)打造智慧鄉村游學研目的地城市。一是“淄博文旅云”供需精準對接。開創“群眾點單、按需制單、政府買單”服務模式,全市248個民間劇團的節目單發布上云,今年送戲進村2908場次。二是加快推進農文旅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玉黛湖花燈小鎮、紅葉柿巖、沂河源等精品片區,蓑衣樊獲評“全國美麗鄉村”,全市創建國家級及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81個、省級旅游強鄉鎮28個、省級旅游特色村79個。三是開展“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系列活動。策劃包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淄川青未了、博山中郝峪、沂源玲瓏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看山看水看文化,感受綠水青山,搜尋鄉愁記憶,全市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
淄博市博山區紅葉柿巖鄉村振興片區一角
(五)打造智慧村居樣板城市。一是夯實數治鄉村新基建。全市建成5G、4G基站10792個、數字視頻3萬余路、益農信息社3054家,農村寬帶覆蓋率達到100%。二是構建數治鄉村新平臺。全市“雪亮工程”平臺和綜治分平臺匯聚各類基礎數據510萬余條,開展“塊數據+網格化+部門應用”試點,推動村居視頻圖像、感知數據共享。桓臺縣與阿里釘釘合作建設開發數字鄉村治理平臺,推廣“黨建+網格”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三是推廣數治鄉村新應用。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開發智慧黨建、你“釘”我辦、“云公章”、鄰里圈等應用功能,打造智慧小鎮10個、智慧村居50個,全面推行“黨建引領、一網三聯、全員共治”鄉村治理模式,干部聯村組、黨員聯農戶、積分聯獎懲,用數字化技術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四、經驗啟示
(一)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必須強化組織推動。推進數字化轉型是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淄博市把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建設擺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強化組織領導和工作推動。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僅用兩個月時間就與阿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盒馬市”落戶淄博。市委、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全程靠上,組建工作專班,專人專責抓組織、抓協調、抓推進。市直牽頭部門成立14個專項工作組,承接任務、建立臺賬,分線作戰、集中攻堅。市縣鎮村上下聯動,緊盯目標任務抓落實,形成數字農業農村改革攻堅強大合力。
(二)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必須強化統籌規劃。淄博市高水平研究制定《關于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確定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營銷、農旅融合、智慧村居5項重點任務,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加工融合、綠色智慧冷鏈物流、智慧鄉村治理等10項帶動工程,專門制定10大支持政策,不斷完善數字化建設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制定《淄博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全力抓好智慧共享“云大腦”、高效優質“云產業”、區域中心“云市場”、便捷普惠“云金融”、有效治理“云鄉村”建設工程,搭建起數字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四梁八柱”。
(三)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必須強化數據支撐。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但農業農村各領域基礎數據分頭管理,橫向融合度不高,“信息孤島”“數據煙囪”阻礙數據價值的開發利用。淄博市著力建設“齊農云”農業農村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采取市、縣、鎮、村、經營主體“五位一體”共建共享模式,完成大數據庫底層和種植業、畜牧水產、產業發展、農田建設、農村經濟、農業機械、質量監管、美麗鄉村、科教服務、政務服務等10大主題“一張圖”設計,與51個國家級業務系統、42個省級單位的數據系統和全市部分數字農業企業園區數據平臺對接,營建“一云統攬、多維一體、一網通辦”的數字化生態。
(四)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必須強化技術保障。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空前活躍,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淄博市強化平臺思維,堅持招大引強、靠大聯強,與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中農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齊農云”數字大腦,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建設新型現代農業產業研發機構,與阿里、中建材、中國供銷、中化集團、京東等23家企業合作,組織實施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引才引智引項目,夯實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人才智力和技術支撐。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