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蘭陵縣: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 建設蔬菜產業強縣

一、背景
蘭陵縣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處于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總面積17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蘭陵縣轄2個街道、14個鎮、1個鄉。
二、做法
臨沂市蘭陵縣聚焦聚力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率先落實市委鄉村振興“三步走”部署,通過政府引導推進、市場運作經營、基地規模發展,打造提升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快推動鄉村產業興旺。
(一)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推動優勢產業提檔升級。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扛牢糧食生產安全責任。立足傳統農業大縣基礎,加快實現三大主糧農業保險全覆蓋,為農民增收“保駕護航”,做到“產業有保障、農民得實惠”;開展噸糧鎮建設,實現糧食產量、質量雙提升,帶動全縣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確保糧食綜合產量穩定在13億斤水平,種植面積149萬畝及以上。
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建設高標準農田,逐步實現高標準農田全縣全覆蓋,使縣內所有的耕地成為“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方田,大力推廣和使用有機肥料和生物肥料,耕地質量將得到全面提高。
提升種苗統育統供水平。強化集約化育苗,采取政府補貼、項目建設等形式,扶持建設年育苗能力1000萬株以上的大中型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加大引種試驗力度,加快蔬菜品種更新換代;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種苗企業合作,開展品種研究、試驗和繁育。
(二)深入貫徹“三步走”部署,緊密對接長三角地區。立足優勢特色產業,率先踐行市委鄉村振興“三步走”部署,主動參與“雙循環”,力爭將蘭陵打造成全市對接“長三角”的重要節點。
打造高品質“菜籃子”。出臺《關于蘭陵縣打造長三角地區“菜籃子”的工作方案》《蘭陵縣2021年優質農產品現代農業基地實施方案》,促進蘭陵蔬菜在品類、品牌、品種、品質、品相上的全面改良提升,產運銷各環節全面標準化,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
提升“蒼山蔬菜”市場占有率。開展實地對接,先后10余次赴上海、杭州等長三角中心城市進行對接考察、開展推介活動,13家基地入選全市2020-2021年度長三角中心城市農產品供應基地,與上海蔬菜集團、鼎俊集團等實現長期合作。
塑造推廣蔬菜品牌。樹立品牌意識,完成“蒼山蔬菜”Logo申報注冊,規范“蒼山蔬菜”品牌背書,并按照最高20萬元的補貼標準引導品牌認證,完成“三品一標”有效用標96個,叫響了一批“土字號”“鄉字號”。
(三)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產地,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能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確保群眾農產品消費安全。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對農產品基地開展監督抽檢、風險檢測、例行監測,范圍覆蓋全縣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型種養戶,及時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排查和消除農產品安全隱患。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以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項目為契機,建設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1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52個,逐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食用農產品在上市時必須附具合格證,并納入合格證系統,確保“帶標帶碼”,樹立蘭陵農產品的綠色健康形象。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經過宣傳指導,今年上半年,納入的主體77家,主要包括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子、肥料、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
(四)聚才匯智激發人才活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依靠科技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搭建交流合作“新橋梁”。組建蘭陵縣鴻雁現代農業研究院,提供技術交流平臺,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發揮墾源、綠沃川等智慧農業龍頭示范作用,引進國內外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發展智慧農業、生態農業,帶動蘭陵農業上水平。
激活鄉土人才“內動力”。在種養殖、加工、銷售等領域遴選優秀“鴻雁”人才1201名,每年舉辦蘭陵縣鄉村振興“鴻雁人才”技能大賽,掀起了“學鴻雁、趕鴻雁、當鴻雁”的熱潮。實行“鴻雁”人才聯系戶制度,每名“鴻雁”人才聯系5-10個聯系戶(示范戶),推動實現產業升級。
吸引人才資金“鳳還巢”。充分發揮在外人才作用,從政策、資金、用地、用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依托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大中城市設立的38個駐外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駐外人才聯絡站,宣傳家鄉發展、推介產業項目、服務外出人才。
(五)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引領作用,增強鄉村產業發展聚合力。將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組織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放大蔬菜產業規模優勢,打造、提升優質農產品基地。
財金融合強支撐。設立1億元鄉村振興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整合涉農資金9.1億元,引導11家銀行開發“兩證貸”(土地經營權證貸和大棚貸)、強村貸、思鄉貸等88款放款快、利率低的信貸產品。制定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雁陣工程”,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獎補力度,現已發放獎補資金1300余萬元,扶持合作社打造標準化基地、創建農業品牌,為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提供資金“催化劑”。
黨建引領促發展。重點培育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通過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農村黨支部領辦各類種標準化種植、養殖、銷售合作社449家,占行政村的74.8%。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563家,形成多業態齊頭并進、合作社遍地開花的局面。
精深加工補短板。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儲藏企業450家,76家成為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十余系列上百個農產品加工產品銷往40多個國家。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