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家梁村:固本強基 譜寫鄉村振興精彩篇章

一、背景
折家梁村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西50公里處的泊爾江海子鎮中部,總面積82.6平方公里,總人口1106戶2536人,常住人口217戶561人,下設12個村民小組,折家梁村黨支部設黨支部書記1名、委員2名,共有黨員4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戶9人,于2015年識別,2016年建檔立卡,當年脫貧。耕地面積為12700畝,林地面積33480畝,水澆地1230畝,草地61840畝。
二、做法
近年來,折家梁村在泊爾江海子鎮黨委、政府領導統一部署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區、鎮的各項工作要求,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大力發展農村產力,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強化農村社會治理,保持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聚焦組織振興,夯實基層基礎
一是鄉村振興全過程始終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建立運行鎮領導包村、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包社、黨員干部包農戶的包扶責任制,要求五大振興工作必須做到一環節一總結,一步驟一指導,一階段一座談,保證鄉村振興方向不偏、程序不亂。二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折家梁村黨支部把方向、守底線,堅持“一個政策貫到底、一個標準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則,駐村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既“掛帥”又“出征”,親力親為抓黨建、推進三產融合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重點工作;鎮派出工作組全程參與,講政策、搞宣傳;黨支部老黨員化矛盾、解難題,在各個關鍵環節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二)著眼人才優勢,集聚振興力量
一是通過組織開展農民專業技能培訓,以新型農民專業技能培訓為抓手,統籌整合培訓資源,針對不同人群,突出培訓重點,并針對村“兩委”成員和農村黨員,以增強黨性、提升能力為重點,著力培養懂經營、會管理、善服務、當先鋒的黨員人才隊伍。二是結合鎮域實際和群眾需要,著重加強農牧業種植養殖技術退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著力提高就業創業、增收致富技能,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三是折家梁村還以鄉情鄉愁為紐帶,鼓勵能人回鄉發展,以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現代農業,培養造就心懷農業、情系農村、視野寬闊、理念先進的“新農人”。五是在建立完善新鄉賢吸納機制的基礎上,鼓勵離退休黨員干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還鄉”,實現寶貴人才資源從鄉村流出再到返回鄉村的良性循環。
(三)緊抓產業支撐,強化內生動力
一是盤活資源資產。盤活閑置土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整合廢棄耕地3300畝,并將農民承包的土地“轉包”回來,實施集體經營,打造高標準農田,引進新的種植技術,不斷加快推進特色種植業增產提質。同時折家梁村還盤活閑置土地發展農家樂,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4萬元。二是發展實體經濟。以集體原有積累為基礎多元發展,鞏固壯大村集體經濟。著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在東勝區設立了農產品實體店。三是以產權制度改革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折家梁村成為東勝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村里先后組織村兩委到榆林省榆陽縣趙家卯村、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等地進行了專題考察,學習借鑒經驗之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決策部署,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助力鄉村振興。四是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認真開展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界定、股權配置等九項步驟,于2018年12月4日召開了第一屆股東大會,成立了鄂爾多斯第一個股份經濟合作社,并且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明晰了每個村民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產權股份,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保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奠定堅實基礎。除此之外,2020年折家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明確了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助力產業振興的思路,經過赴山東、北京、天津等地多方考察與學習,鎖定小龍蝦養殖,引進2000斤小龍蝦苗種并已正式投放,為折家梁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新路徑。2021年折家梁村繼續探索推進產業振興新思路,先后建立菌菇養殖基地、特色富硒農產品種植大棚等產業基地,拓寬發展思路、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夯實鄉村振興發展。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