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柯橋區: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為解決基本民生需求,通過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激發農村社會發展潛能,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背景
柯橋區按照“領跑全市,競跑全省”要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打造“兩山”轉換通道,積極招引工商資本助力鄉村發展,全力補齊鄉村運營的短板,不斷提高村集體“造血”功能,提高鄉村共富能力。同時,利用宅基地改革全國試點的機遇,打好改革創新“組合拳”,竭力釋放農村發展新動能。
二、做法
1.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構建體制平臺。
按照統分結合方式,持續抓好村莊整治建設與城鄉基礎設施配套進程。
一是踐行“兩山”理念,持續深化“千萬工程”。自2003年開始,先后按照“小康住宅、小康設施、小康環境”全面小康新農村和“土地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發展、農民集中居住、管理服務城鎮化”農村新社區及“廿有廿無”五星達標3A爭創要求,咬定垃圾、污水、廁所、管線等民生痛點和需求,遵循“十宜十不宜”原則,堅持變化見成效,通過“問題攝錄、清單交辦、限期整改、定期督查、常態考核”等方式,扎實推進“拆違章、種樹木、改立面、裝路燈、砌圍墻、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線、保整潔”等城鄉環境整治提升“九大行動”,縱深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清理亂堆亂放、清理空倒房,公廁潔化、三線序化、庭院美化”等“一分兩清三化”進程,致力實現城鄉環境高標準上的常態化管理。不僅先后圓滿承辦了2015年度全省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2018年度全省農村公廁改造和生活污水治理現場推進會,還創建成為全市首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獲評全國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并連續兩年位居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常態化測評首位。
二是加強設施配套,持續組織實施系列民生實事工程。工作中,堅持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顯山露水、融景入路,體現自然風貌、地域特色”理念,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并率先獲評2018年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稱號。堅持按照“同質、同標、同服務”城鄉供水要求,扎實推進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工程,獲評2019年度全省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工作成績突出縣。堅持按照“高規格頂層設計、高水平改造提升、高標準長效管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等‘三高五化’”等要求,扎實開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統籌推進農村文化禮堂與家宴中心配套建設,加快城鄉統籌發展,致力縮小城鄉差別。
2.推進全域提升,激發各方創業熱情。
“千萬工程”在直觀改造改變人居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激發各方創業熱情的溢出效應。特別是2016年來,我們本著“修一條鄉道、串一帶風景、富一地百姓、正一方風尚”的理念和“沿線、集中、靠景區”的選點打造方式,突出重點區域,注重全域提升,按照“五星達標村”300萬元/村、“3A示范村”1000萬元/村、鄉村振興先行村2000萬元/村的區級創建資金保障標準,加快“四片一環”美麗鄉村景觀帶與“五星3A”黨建示范帶的建設,加速了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建設進程。迄今,全區已培育了2個鄉村振興先行村,打造了25個各具特色的3A級景區化建設示范村,基本建成會稽詩路、山陰蘭桂、錢楊印象、鑒湖漁歌、水鄉記憶等5條黨建示范帶。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稽山鑒水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建成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試點經驗探索與推行,極大地激發了各方的創業熱情,加速了“兩山”轉換進程。
3.文明鄉風和諧,凝聚鄉賢力量。
“千萬工程”溢出效應,除加快產村融合進程外,其促進社會和諧,降低治理成本,富集各方投資創業,則又是一大重要的共富通道。文化禮堂、周末劇場、家宴中心的普及和系列“潔凈單位”創建的深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去現金化管理改革的實施等,均有力地增強了村級向心力,增強了鄉賢情懷,促進了共富進程。
據統計,按照文化禮堂“建、管、用、育”要求,2020年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2000余場,也不斷涌現“最萌鞠躬禮”“15秒最美救護群像”等一批文明瞬間,累計創建76個省級善治示范村,全區不僅涌現出王壇鎮沙地村、蘭亭街道謝家塢村的免費養老餐飲,也吸引了如華舍街道蜀阜村鄉賢申洲國際馬建榮、安昌街道大山西村沈長慶、平水鎮宋家店村宋如華等一大批新鄉賢捐資建設回報鄉村。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