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海嘉里:深耕產業精準脫貧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

一、背景
益海嘉里集團在考察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后提出,必須盡快完成兩方面工作:一是要傾集團之力,把集團品牌、營銷資源與蔚縣的小米等農產品資源全面對接,同時也必須動員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參與;二是盡快摸索方法、總結經驗,形成一種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吸引各行各業更多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各自發揮所長,集社會之力帶動蔚縣相關產業同步發展,蔚縣才能全面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二、做法
益海嘉里集團在創造優質、健康、安全的產品服務社會,持續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始終將履行企業社會公民責任作為一項重要使命,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發揮好自身優勢來幫助社會,探索一些可復制慈善模式。以益海嘉里全面深度參與國家級貧困縣蔚縣的精準脫貧工作項目為例,集團探索出了可復制、可持續的市場化精準脫貧模式。
益海嘉里蔚縣精準脫貧項目,源自于2012年起益海嘉里員工在蔚縣的義務植樹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集團員工從捐款捐物開始,幫扶蔚縣貧困家庭及困難學生。2015年起,員工開始通過溢價收購果莊子村貧困學生家庭的谷子,委托加工成小米銷售,利潤反哺當地貧困戶提高生活質量。嘗試變輸血為造血,立足當地資源解決貧困問題。2017年,集團正式發起小米產業精準脫貧項目,利用集團品牌、營銷、管理等優勢助力蔚縣產業脫貧。2018年,益海嘉里集團宣布在蔚縣投資建成萬噸級小米加工廠,幫助蔚縣政府將貢米產業打造成特色扶貧產業,形成小米生產基地種植、合作社組織收購、金龍魚品牌銷售等環節的產業鏈,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隨著工廠產能利用率的不斷提高,益海嘉里將繼續擴大在當地的小米訂單種植和收購量,以小米規模化加工業帶動當地小米種植,助力農民穩定增收和可持續脫貧。同時,益海嘉里還把集團加工產業優勢與蔚縣特色地產雜糧嫁接,力圖拓展當地產業扶貧領域和層次,更好實現產業脫貧廣覆蓋、可持續。截止目前,已加工綠豆、薏米、紅小豆、黑米、黃豆、燕麥等雜糧,有效帶動當地特色雜糧產品提升產業附加值。
益海嘉里蔚縣產業精準脫貧的模式是“訂單種植、全鏈整合、品牌賦能、盈利反哺”。在政府協助下,通過當地龍頭企業和谷子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訂單化種植綠色優質的谷子。溢價收購訂單谷子,按照嚴格的質量標準,加工成 “金龍魚·愛心桃花”等品牌小米。借助“金龍魚”品牌的號召力和集團強大的營銷渠道,讓蔚縣小米進入千家萬戶,并實現增值。銷售所得利潤全部返還當地用于扶貧開發,與政府共同改善貧困村鎮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定向幫扶特困家庭。
產業扶貧的同時,2018年益海嘉里與蔚縣政府合作,捐資4200多萬元在扶貧搬遷人口聚居區建設了一所六軌制、近2000名學生規模的高標準的公益小學和一所可容納100多名孤兒的蔚縣益海助學中心,幫助緩解當地教育資源匱乏和孤兒教育管理難題。
扶貧先扶志,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群養成等靠要的思想。為了讓適齡青年擁有一技之長,提高就業能力,益海嘉里面向蔚縣本地為小米加工廠招錄員工,并持續提升其專業能力;從當地高中、中專畢業的貧困家庭待業青年中選拔可塑之才,由集團資助到揚州旅游商校金龍魚烹飪班接受國內頂級餐飲大師的培訓,擁有一技之長自食其力。益海嘉里希望通過這些努力,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效應。
除了蔚縣,益海嘉里還積極挖掘其他貧困地區的特色農業資源,助力農民脫貧。
益海嘉里每年投入大量資金,從8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收購農產品,并通過訂單農業等“三產融合”機制讓農民享受到加工增值的收益,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脫貧目標,益海嘉里不斷加大產業扶貧投資力度,許多項目直接建設在脫貧攻堅重點地區。
2018年,益海嘉里在興安盟合資建立集團首家制糖企業——內蒙古荷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甜菜產業,帶動當地脫貧減貧。在黑龍江五常、遼寧盤錦等29處優質大米產區建立生態種植基地,與農戶簽訂種植訂單,提升了水稻的品質,讓農戶增收增產。在山東,益海嘉里(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當地建立了原料生產基地,推廣種植優質小麥46萬畝,通過“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農場)”的訂單農業運營模式,讓農民降本增效。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