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智慧+傳統”產業振興 “云端+線下”科教賦能

1.背景
南京郵電大學(簡稱“南郵”)作為“五方掛鉤”成員單位之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決策部署,選派副處職干部楊小進參加省委駐淮陰區幫促工作隊。2020年3月至今,派駐隊員正式入駐幫促地,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大力扶持特色農業產業,吹響脫貧攻堅“沖鋒號”,筑牢精準幫促“主戰場”,打響鄉村振興“攻堅戰”,多措并舉走出一條高校幫促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思路、新方案。
以“智慧+傳統”產業振興,以“云端+線下” 科教賦能,南郵充分發揮雙一流高校科創資源和信息行業優勢,積極探索江蘇省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推進機制,并在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實踐產生效益。
2.做法
(1)“智慧+傳統”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要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鄉村振興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智慧+傳統”產業振興,就是充分發揮信息高校數字化、智慧化人才科技優勢,利用海內外專家技術智庫優勢,傳統農業與智慧平臺相融合,為幫促點打造強產業鏈、培育新產業。
① 做強特色產業鏈
南郵邊緣智能研究院援建智慧農業生產控制平臺,建設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和生產效能;淮安移動基于網絡優勢在基地優先部署5G網絡,配合研究院將物聯網系統與應用落地生效;南郵科研與產業黨委組織南京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南郵先進研究院等開展科技服務和產學研合作,助力智慧農業發展和銷售渠道暢通;引入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建“黃瓜產業研究院”,與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成立“科潤黃瓜所華東試驗基地”,從源頭種業上加強保護和發展,丁集黃瓜種類已達到124種。
② 培育新興產業群
圍繞生豬產業,南郵聯合投資226萬元建設2間養豬舍,由淮安愛康生態牧業公司運營,打造種養一體化循環高效農業。圍繞淮陰區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試點工作,又在丁集鎮培育金銀花產業,成立上佳金銀花合作社,購置兩臺烘干機,建設金銀花培育基地,打造高效農業產業園、觀光農業產業帶。
③ 拓寬銷售多渠道
消費幫扶是社會各界通過消費幫促地的產品與服務,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脫貧的重要方式,是鄉村振興重要直接實踐活動。以購代捐,南郵將教職工福利采購與幫扶地農副產品銷售相結合,建立消費幫扶長效機制。以買代幫,食堂采購與幫扶地農副產品銷售對接,加大消費幫扶廣力度。借力造勢,南郵將工會活動與農產品促銷活動相結合,擴大其影響力。
(2)“云端+線下”科教賦能
“云端+線下”科教賦能,南郵積極發揮高等教育信息化、國際化教學課程優勢,利用本土、外教雙師力量,線下輔學與云端支教相融合開展教育幫促,為脫貧地區培養人才,助力鄉村教育協調發展。
① 線下走訪科教幫促
劉陳書記率隊到幫扶村開展“愛心助圓夢、情暖開學季”幫扶慰問活動,對即將進入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表示祝賀,并送上慰問金和行李箱等慰問品,從成人、成材、成熟三個方面進行入學指導,希望學子們能夠在大學生活中繼續努力學習,明確發展目標并堅持不懈,力爭圓滿完成學業,將來學成回報家鄉,為鄉村學子作典范,為社會多做貢獻。
② 線上雙師公益網課
實現鄉村振興,教育是重中之重。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教育”等新技術,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③ 助力改善辦學條件
為進一步做好駐鎮幫促工作,尤其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展教育幫促,南郵派駐隊員積極發動后方單位優勢和各方社會資源力量,對丁集鎮及中小學進行捐資助學,改善辦學條件,助力鄉村振興。捐贈資金修繕危橋,為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孩子上學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捐贈硬件外,10月28日,在五里九年制學校開展“關愛兒童成長 書香傳遞愛心”圖書捐贈活動,發揮屬地高校優勢,加強資源對接,在教師教學指導、信息化建設、科技等方面助力丁集鎮各項事業更上新臺階。
通過書記掛帥、隊員駐地幫促和師生關心參與,學校克服疫情影響,圍繞“云端+線下”相結合方式在幫促地開展科教幫促,既為貧困地區輸送新的教育理念,培養了人才,也為學校服務社會、反哺教學科研鍛煉了隊伍,提高了效益。
(3)“黨建+社工”促鄉村振興
南郵社會工作專業為省一流專業建設點,省民政廳將社工項目放在丁集鎮,與專業社工一道走進鄉村學校課堂、課外,深入掛鉤村部、百姓家中,開展各類社會工作20余次,有效助推鄉村文明建設。
① 社會工作和志愿者服務
促進全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創造美好生活。幫促隊員走訪全鎮21個村,掛鉤的劉洼村116戶以及胡莊、宗樓村低收入家庭,確保一戶不落、一個不少,制定針對性幫促方案,確保無一返貧。
② 黨建工作和基層黨組織
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激發群眾創富增收內生動力,將南郵物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相融合,使之插上“智慧”的翅膀,為幫促點培育產業。南郵派駐幫促隊員拓展幫促思路、整合多方資源、積極開展“黨建+產業”工作思路,得到了當地政府充分的肯定。
③ 移動課堂和鄉村振興夢
南郵以互聯網+大數據為特色MBA項目與丁集鄉村振興項目碰撞出火花。一方面南郵MBA項目需要構建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產學研合作平臺,支持MBA學員創新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丁集鄉村振興項目需要“信息化”人才,管理數據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積極擴大產品影響力,利用各種資源拓展營銷渠道。
通過南郵MBA開展的移動課堂,探索大學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嘗試,固定學員定期參觀的模式,拓展了市場營銷思維,實現課程教學、課程建設、學科競賽與當地農戶的現實需求相結合,也為駐地建設MBA中心淮陰實踐基地創造了條件,以南郵MBA項目為依托,給丁集鄉村振興項目帶來無盡想象的空間。
(免責聲明:該展示案例內容系發布單位或個人自主供稿,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