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便捷就醫”,技術和觀念都需突破
羅志華
信息技術如何融入就診全流程,成為撬動優質服務的杠桿?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牽頭于2021年1月組建“便捷就醫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專班,目前選擇11家市級醫療機構和4個區衛生健康委開展試點,將于6月底完成此項工作,實現7個“便捷就醫”重點推廣場景,包括精準預約、智能預問診、互聯互通互認、醫療付費“一件事”、電子病歷卡、查詢核酸檢測、智慧急救上車即入院。除了智慧急救上車即入院外,其他6個場景將于今年年底實現全市全覆蓋。(5月13日《健康報》)
社會在進步,技術在更新,“便捷就醫”的內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在過去,患者掛號方便一些、看病和做檢查排隊的時間縮短一點、到醫院停車不再難、醫保報銷等少跑一點路、節假日或下班時間也能夠看門診等,就可算是便捷。但信息時代的“便捷就醫”遠不止于此,電子病歷一碼攜帶、預約看病精準到分鐘、翻開手機就能獲得名醫的診療、掌上支付隨時進行、檢查結果隨處可查并相互認可、智能救護車成為“流動的醫院”等,這才稱得上便捷。
上海市7個“便捷就醫”重點推廣場景,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將給醫療帶來無限可能。抗疫期間,車載移動方艙CT機實現遠距離快速檢查,這樣的車載系統開到鄉村,相當于醫院的大型設備和診斷團隊也深入到了鄉村;5G解決了網絡延時等問題,可讓偏遠地區的患者接受千里之外的專家親手做的精細手術;健康碼的內容日益豐富,將來可以載入個人健康信息,當再遇有人突發疾病倒地時,外人掃碼就能為之提供精準急救;AI醫生進入普通家庭、VR場景運用于互聯網診療……醫療的便捷程度將遠超想象,看病難和看病貴也將因此得到根本緩解。
信息時代推廣“便捷就醫”,當然要以技術突破為前提。完善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處方才能安全上線,開發更多智能醫療產品,才能讓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疊加的好處充分發揮,只有發展技術,“便捷就醫”的內涵才能更加豐富。
但也要看到,光突破技術,不轉變觀念,“便捷就醫”的美好場景也難以變成現實。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病歷作為基礎,需要病歷電子化并最大范圍內實現共享;檢查結果互認則以愿意共享本院結果和認可他院結果為前提。但很多醫院在這些方面還做得很不夠,信息鴻溝或孤島仍然廣泛存在。當檢查結果互認、處方流轉等都難以走進現實時,其他醫療信息的互通互聯,就更加無從談起,新時代“便捷就醫”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突破技術相對容易,突破觀念更加困難,這是醫療信息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因此,新時代“便捷就醫”,不僅需要不斷推進技術創新,更需要推動思想變革,并通過優化管理來疏暢信息管道、打破信息壁壘,讓便捷高效的信息化醫療時代早日到來。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