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
張黎剛:健康中國從升級職工健康體檢開始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楊曦)近日,由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1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來自醫療健康領域專家及行業嘉賓圍繞“關愛職工健康 關注腫瘤早篩”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其中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呼吁,應在保護好患者隱私權益的基礎上,加強重點人群乙肝、丙肝篩查工作,提高早篩、早診率,提高普通人群防治意識。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張黎剛(陳晨 攝)
有數據表明,我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群約有2億,職業病危害因素已經成為影響成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且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逐漸積累,我國癌癥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如何加快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尤其是推動職業人群的健康管理,是全社會正在面臨的一大難題。
呼吁:隱私之上,加強乙肝等篩查工作
張黎剛表示,肝癌防治在于早篩、早診,重點人群應盡可能全地進行篩查、檢查。應在保護好患者隱私權益的基礎上,加強重點人群乙肝、丙肝篩查工作,提高早篩、早診率,提高普通人群防治意識。
據數據統計顯示,每年在愛康體檢的人群約有800萬,但參與乙肝、丙肝篩查的人數也就大致在10%左右,這就導致很多潛在患者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肝癌早期干預是完全可以達到有效防治的,而且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可以在體檢中篩查出更早期的肝癌隱患,便于后期盡早進行預防和治療。
愛康個性化體檢,讓早篩更精準
近年來,腫瘤發病呈年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針對職場腫瘤潛在風險人群如何精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問題,張黎剛認為體檢應根據個體的差異化,做個性化體檢,“愛康前幾年就率先提出個性化體檢方案。即體檢之前,體檢者在系統內輸入生活習慣、家族史、疾病史等信息,然后由大數據智能系統生成針對性體檢方案,當然,這背后是三甲醫院專家多方論證的結果。”
事實證明,有很多癌癥在早期被發現的話,治愈率是非常高的。近幾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與應用,針對女性群體中高發的乳腺癌,已經能夠通過“BRCA1/2基因檢測”有效地進行精準早篩。
不同崗位的人群,其疾病發病風險也不相同,比如常年在空氣污染環境下工作的人,肺癌發病率明顯高于其他人。“對于特定行業、特定環境的高危職業人群,確實需要通過早期個性化篩查的方式對疾病隱患進行發現、干預、治療。”張黎剛說。
大數據在未來健康管理中將發揮重要價值
對于未來健康管理的發展方向,張黎剛表示:“在大數據時代,醫療大數據信息的應用相比訂餐、訂機票等信息更為敏感,因為涉及到個人的健康隱私狀況。就新冠疫情防控中大數據在我國的成功應用來看,其實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去發揮其更大的價值。”
最早在醫療領域應用人工智能的是IBM Watson。但就算應用了先進的AI技術,最難的題還是治療癌癥。癌癥的治療手段在不斷的變化、改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與疾病篩查、輔助診斷相比,跟蹤難度顯然更高。對于中國這樣的一個醫療資源不足,同時高度不平衡的國家,人工智能在早期篩查與診斷領域的應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愛康引進的Airdoc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技術,以龐大的數據庫為基礎,通過眼科專家的臨床經驗,利用AI去篩查體檢中發現的眼底異常狀況,并且及時告知患者,到專科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斷、治療,從而實現精準防治。“在今天這個算法醫學的時代,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在跟蹤、診斷篩查中都可以發揮極大價值,因為系統維護成本相較醫護人力成本來說,是很低的,而精準度越來越高”。
張黎剛認為,未來,在健康體檢行業里面首先要采集足夠多的數據,然后再通過人工智能進行數據分析,以動態的數字變化,讓每個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從而有效加強個人健康管理,這也是愛康集團持續努力的方向。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