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疑難重癥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的精準診療和全程管理體系構建及推廣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力衰竭重癥監護病房(HFCU)成立于2002年9月,是國際國內首個心力衰竭(心衰)專業重癥監護病房,于2005年擴建為心力衰竭中心,是國內第一個在心衰和心肌病領域集預防、診斷、治療和研究為一體的醫學中心。在學科帶頭人張健教授引領下,致力于心衰和心肌病的精準和精細診療、科學研究、繼續教育和培訓,形成了規范的心衰和心肌病診療模式,推動了全國專業學科的高質量發展。
1. 強化三基培訓,提高診療技術,規范診療范式,推行以人為本的醫療模式:
科室形成了針對疑難、重癥心衰和各類型心肌病的精準診斷,精細治療,及出院后管理的全程防治體系,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獨特的疑難危重心血管病的診斷和救治流程,做到了國內最高水平的對心衰病因及心肌病的精準分型,和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先后建立了擴張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的長期管理隊列,開創性地建立了心肌淀粉樣變性的隊列和多學科診療模式。
強化醫護人員“三基”培訓,密切追蹤國際前沿,總結和建立了適合中國人群的正確診療經驗。科室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一系列危急重癥心衰和心肌疾病的監測和治療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開展Swan-Ganz漂浮導管對危重患者進行血流動力學評估和監測;率先應用靜脈β受體阻滯劑搶救缺血性急性心衰并寫入指南;率先開展急性心衰的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率先應用床旁血濾和超濾(并完成國產超濾機的開發)對急性心衰患者進行減容治療(2002年);率先應用體外膜氧合(ECMO)治療惡性心原性休克(2006年)、經皮左心室輔助裝置Impella治療重癥心衰(2010年),協助外科開展我國首例左心室輔助裝置治療重癥DCM患者(2017年)等。
提高醫療技術的同時,科室積極推行醫療人文關懷。不斷強化樹立正確的醫護觀,強調我們是“看病人”,而不單純是“看病”,注重對患者疾病、心理和社會的全面把握,有效提高了疑難危重癥患者的診治效果。
2. 推進全國心衰科研發展,主導開展新藥研究,探索適合國情的疾病管理和評價體系:
依托國家“十二·五”項目,與全國同道攜手完成了國內首個住院心衰注冊登記研究(China-HF)(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揭示了我國住院心衰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現狀,填補了國內空白,產生了國際影響;率先完成了國人N末端B型利鈉肽原和可溶性ST2的正常參考值范圍測定,在國內外發表了亞洲最大規模的相關標志物應用于診斷、危險分層和預后判定的系列研究,建立了我國心衰患者生物標志物體系模式;在國內率先開展了DCM患者左心室逆重構(恢復)的系列研究,建立了研究隊列,形成了預測公式,有助于對DCM患者進行危險分層及預后評價;在心衰新藥研究上,走出了從參與到主導國際多中心研究的道路,在國內堅持15年研究自主知識產權新藥—重組人紐蘭格林-1,在國際上主導新藥ISTAROXIME的研究,樹立了中國研究者的專業形象。目前牽頭國家“十三·五”重大防控研究 - 慢性心力衰竭長期管理研究及評價和質控體系的建立。
3. 促進心衰和心肌病學科發展,打造專業學術平臺,促進國際交流:
張健教授帶領科室成員及國內專家,于2015年7月倡導成立了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心衰領域專業學術平臺—心力衰竭網(2015年7月),心衰患者教育平臺—心隨訪(2015年12月)及心衰領域醫師教育平臺—心力衰竭國際學院(2016年5月);2015年11月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全國心力衰竭日”主題活動,成為我國普及心衰和心肌病認知的重要公益活動;2017年9月創辦了我國心衰專業第一本高水平學術期刊—《中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雜志》。2016年3月至今成功舉辦了5屆“中國國際心力衰竭大會”,成為亞洲心衰領域規模最大的專業學術會議。還與歐洲心臟病學會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心衰防治的專家共識,參與制訂了歐洲臨床試驗指南,充分展現了我們平臺的價值和中國專家的風采。
4. 倡導聯動醫療體系,推進繼續教育,推廣心衰和心肌病診療規范,促進全國診療水平均衡發展:
在國家衛健委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導下,自2018年3月起由張健教授牽頭開展了心衰專病醫聯體建設和心衰質量控制工作,目前已納入1 041家醫療單位,覆蓋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
多年來張健教授強調基層繼續教育,特別是為井岡山、寧都等革命老區,新疆、西藏、云南等老少邊窮地區培養人才。以心衰學院巡講、精英班培訓、網絡教學等多種模式,培養了一大批致力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防治的骨干力量。以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大項目、多中心臨床研究等模式,帶起了一批注重臨床、關心學術的兄弟單位。至今已經開辦了阜外心衰精英培訓班24期,培訓醫生486名;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蘇急救培訓20期,培訓人數500人;超濾培訓工坊11期,培訓人數330人;從2018年3月起,HFCU在全國范圍內招收心衰和心肌病專業進修醫生,每期培訓3~6個月,目前已經完成和正在培訓的醫生累計84名。
依托協會牽頭組織撰寫了一系列重磅指南和共識,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基層診療指南(2019)、2018和2014《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國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2017》、《心力衰竭容量管理中國專家建議》及《中國心力衰竭患者離子管理專家共識》等。
總之,在心衰和心肌病領域,科室不僅不斷提升自身作為國家隊的診療水平,還引領提高全國心衰診療的均衡發展,改善我國心衰和心肌病的整體防控局面,并在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供稿 案例編號:103103455)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