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過好長假,十一出游防護全攻略
8天的國慶、中秋長假將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外出旅行需要注意些啥?這份十一出游防疫攻略請收好。
十一能放心出門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指出,從疫情防控角度看,國慶節到全國各地旅游沒有特別限制和需要警惕的。“在中國的環境中,現在沒有新冠病毒,旅行方面沒有特別的疫情風險提示。但是國慶節人多,還是要注意旅行安全。”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月27日提醒,目前正值秋冬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多個國家疫情快速反彈。鑒于國外疫情現狀目前不建議出境旅游。市民朋友們享受快樂出行時,千萬注意保持個人防病意識,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有90%以上可以恢復到正常生活了,但至于可不可以“浪”了,可以“浪”就是100%正常,那是完全常態化,不是新常態。他說,“現在出門旅游,可以說接近100%的概率不會碰到新冠病人,但是輸入的風險始終會有,人們還是要具備一種意識——即萬一發現發燒或任何臨床癥狀,第一時間去就診”。
出游擔心健康碼怎么辦?
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為例,自7月4日0時起,所有旅客須展示北京健康寶“未見異常”的健康碼并通過體溫檢測后方可進入航站樓。滿足目的地政府防控要求、北京健康寶健康碼“未見異常”方可離京。
作為剛剛發現兩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旅游城市青島來說,9月27日,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青島市中醫藥管理局專職副局長趙國磊表示,本次疫情不會影響離青或到青旅游者的健康碼。
除服從旅行目的地新冠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外,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提醒旅行途中的防護做到8個“要”:
要盡量避免人群聚集,避開熱門景點,實行預約購票,錯峰出游;
要乘坐公共交通健康防護,配合鐵路、民航、客運等交通部門健康檢查,認真做好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與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在候機、候車時,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久留,選擇在空氣流通的地方等候;
要配合當地防控要求,到達住宿地后,要按照當地政府部門各項防控防疫措施要求配合開展健康檢疫,做好個人防護;
要及時增減衣物,充分了解當地氣候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或中暑等;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要注意飲食衛生,選擇正規餐廳,規律飲食。及時補充水分,不要飲用生水或地表水,應飲用開水或瓶裝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凈,盡量不食用涼菜。不隨便食用野菜和野蘑菇,食用海鮮時一定要煮熟蒸透。做到生熟分開;
要注意手衛生,勤洗手,飯前飯后、便前便后以及觸摸眼、口、鼻前要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動水沖洗 20 秒。如果不方便洗手,應使用免洗手消毒劑;
要遵循咳嗽打噴嚏禮儀,咳嗽、打噴嚏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掩,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于垃圾箱內。不隨地吐痰;
要防蚊蟲叮咬,及時擦去汗液,盡量穿淺色長袖衣褲,可以適量使用避蚊胺、驅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涂抹于手臂、臉頸、小腿等皮膚裸露處;生病時要及時終止旅行,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就近到正規醫院發熱門診及時就醫。
如果癥狀嚴重行動不便,可撥打“120”或當地的救助電話尋求幫助。與他人接觸時盡可能保持 1 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旅行歸來要隔離嗎?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旅行歸來,要繼續做好個人健康監測,應自我觀察14天,一旦出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并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如果是境外旅行歸國人員,應按照我國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實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或者具備條件時、在自愿基礎上實行“7+7”“2+1”的管理模式,即7天集中隔離和7天居家隔離,入境口岸海關核酸檢測、入境地集中隔離后期核酸檢測、居家隔離期滿后核酸檢測。
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采取不同的旅行限制措施,出入境前后可能最長需28天的隔離觀察,會嚴重影響短期跨境旅游的體驗。如果跨境出行難以避免,需注意文旅部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捷克、馬里、土耳其、敘利亞、阿富汗、澳大利亞等地。
據了解,目前,各地疫情風險等級可進入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進行實時查詢,訂閱該功能后,訂閱地區疫情風險等級如果發生變化,用戶將收到微信通知。(健康時報記者 井超 實習記者 高曉锳)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