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醫典如何打造患者教育“新基建”?
8月12日-17日,2020西普會在海南博鰲舉行。騰訊醫療副總裁黃磊發表“智慧醫學科普,打造患者教育‘新基建’”主題演講,從體系化知識圖譜構建、普惠化智能工具開發、場景化精準觸達三個層面,講述騰訊醫典在專業醫學科普領域相關實踐。
黃磊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公眾對醫療科普知識的需求急劇上升。區別于通常的泛健康資訊平臺,騰訊醫典深耕醫療垂直領域專業科普,除了常見病淺層詞條類信息的提供,還深度覆蓋50多個慢性病、重癥診療全流程醫學知識,并與AI等創新科技融合,幫助患者和家屬提升疾病科學認知和自我管理水平,制定有效診療決策,提高診療效果。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病導致的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70%以上。對于慢性病而言,患者和家屬系統化自我管理尤為重要,專業、結構化知識圖譜則為患者提供了最好的參照和指引。黃磊指出,不同于急性病,慢病往往需要全程化管理和綜合干預,相對應科普內容的構建邏輯也要隨之變化,才能滿足患者需要。
然而,市場上科普內容多為單點、碎片化知識,深度、體系化醫學內容由于建設門檻較高,長期處于缺位狀態,科普領域的“新基建”有待夯實。為此,自2017年成立起,騰訊醫典便在國內開創結構化、體系化互聯網醫學科普模式,構建覆蓋單病種診療全流程的知識樹。
黃磊介紹,以肺癌舉例來說,近年來新藥、新技術進展突飛猛進,不同患者相對應的治療選擇迥異。為此,騰訊醫典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團隊達成合作,共建肺癌專題科普內容,確保為患者和提供最為正確、前沿的科普知識。
結合豐富的臨床實踐,騰訊醫典肺癌專題頁還原了真實醫療場景中,患者需要了解的問題,包括癥狀、分期分型、治療方案選擇、康復照料、復發如何應對等,并將深度文章、專家視頻、熱門問答等內容穿插在各流程中,實現同一病種因時、因狀況甚至因人而異的知識提供。此外,騰訊醫典還深入醫院場景,完成從內容共建到分發的閉環,實現精準人群覆蓋。
“圍繞單病種構建全診療流程知識樹之后,如何使之更好地為人所用,這也是騰訊醫典一直在探索的方向,”黃磊表示。騰訊醫典在知識圖譜化內容基礎上,圍繞肺癌等疾病,推出了智能問答工具,對用戶輸入的信息進行理解和意圖識別,并基于AI提供精準回答。此外,用戶還可通過訂閱特定疾病詞條,生成定制頁面,獲取最新科普知識和前沿進展。
黃磊介紹,騰訊醫典還從用戶需求出發,針對多個不同疾病,如糖尿病、心理健康等,推出自測工具。通過將醫學與AI科技深度融合,騰訊醫典推出多個便捷工具,如基于光學字體識別技術的體檢報告解讀,基于視覺感知技術加持的血氧測試工具,關鍵點識別的體態評估等,滿足用戶資訊相關輕工具訴求的同時,通過互動性強、趣味化設計,讓公眾更樂于關注和科學管理健康。
本次西普會期間,黃磊重點介紹了騰訊醫典推出的內容開放合作計劃,通過API接口的形式,將專業科普內容和智能工具體系化輸出,希望打造最大的開放醫學知識庫,實現專業醫學科普在不同場景下的觸手可及。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