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專家共話中醫藥:注重中醫藥療效 促進中藥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
人民網北京6月10日電 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7日下午,由人民網·人民健康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阿斯利康支持的第二屆中醫藥國際化論發展壇暨“中醫藥助力心腦血管健康管理”全國啟動會在人民日報社報告廳舉行。
在圓桌論壇環節,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余海洋、阿斯利康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彬、《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主任付曉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劉宇揚等來自醫學界與行業企業的嘉賓,圍繞“如何打造中西醫并重,彰顯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如何促進中藥質量提升和國際化”及“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前景探討”等話題展開了熱烈交流與探討。
加強中西醫并重
彰顯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
“中醫藥在慢病管理方面,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方面有獨特優勢。因為中醫的養生、運動、膳食等理念,對于慢病的改善、防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北京醫院院長王建業表示。
“當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阿斯利康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彬表示,加強中西醫并重,彰顯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優勢,需要從以下三個維度實現:第一是要有學術支撐,包括加強和規范循證醫學數據和真實世界數據收集和研究。第二是要有政府的導向和支持。第三是要在廣泛基層醫療機構落實基層慢病防治工作。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主任付曉霞認為,落實基層慢病防治要注重對慢病防治指南的宣傳推廣,通過線上線下宣講的形式讓一線的基層工作人員深入了解指南的內容,從而真正的應用在他們的臨床工作當中。
注重中醫藥療效
促進中醫藥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
“當前中醫藥國際化仍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藥物成分問題,第二是制造工藝的問題。”王建業表示,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要提升中藥材的品質,規范化種植,保證道地藥材基本藥效,生產無公害的中藥材。同時還提供更多的臨床有效證據,不僅需要通過現代醫學研究它的作用機理,還需要拿出過硬的循證證據,這是中醫藥國際化的前提。
余海洋表示,中藥質量也是影響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關鍵,中藥質量不僅決定著中藥的終端產品,還決定著中成藥的療效。“針對中藥療效的認可,目前也逐步從單純的實驗室證據轉向了人用經驗和臨床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余海洋說。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劉宇揚表示,西醫更遵循循證證據和指南推薦。“中藥需要有更嚴謹臨床試驗設計,有更好的循證學證據,才能被國際認可,真正走出國門,讓我們醫生在指南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目前已經存在一個唯一進入《歐洲心血管指南》的中藥,其通過嚴謹的試驗設計,獲得高質量證據,值得借鑒。”
堅持守正創新
助力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
“中醫藥蘊含著深厚的科學內涵,具有引領生命科學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和‘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通過科技創新發掘中醫藥科學內涵,推動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是實現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余海洋表示,綜觀中醫藥的幾千年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中醫藥的創新史,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首先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其次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中醫藥。最后要通過多種形式講好中醫藥故事。
黃彬認為,通過原創優勢和現代科技的結合,中醫藥的質量提升和科技創新有巨大的潛力。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現代科學層面來規范和擴大中醫藥的使用,已成為可能。推動先進信息技術和傳統中醫藥學的融合發展,特別是從關鍵技術研究入手,重視臨床療效的評價、作用規律的認識和規范化的應用,成為行業內外的共識。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