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兩會 “健康中國人” 系列圓桌論壇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建設,為醫藥持續創新保駕護航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0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5月30日,在主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就知識產權與醫藥創新等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呼吁提升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知,達成醫藥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霍勇,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邵蓉,前國家知識產權局醫藥生物發明審查部部長張清奎,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主任程永順,出席本圓桌論壇。
知識產權對醫藥創新能力建設和維持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最大激勵。醫藥行業作為創新密集型行業,近年來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然而,隨著我國醫藥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社會對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識產權制度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助力,促進技術進步和社會進步。張清奎指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但是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還處于世界第三梯隊,這意味著我們的技術發展和創新能力沒有趕上市場的需求。要解決這個問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很關鍵”。
同時,保護知識產權為創新者帶來合理回報,反哺創新。邵蓉強調:“藥品創新投入周期長、投資費用高、風險高,如果市場不能夠為創新者帶來回報,那么創新者的積極性將不可持續”。邵蓉還指出,良好的專利保護政策與社會環境能夠推動醫藥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能吸引全球創新成果在中國“落地”;另一方面能鼓勵本土創新,更好地維護產業利益和公眾健康利益,最終真正惠及民生。
多維度構建醫藥創新知識產權生態體系
醫藥行業的特點決定了知識產權保護具有特別意義。藥品專利的類型多樣,除了化合物,還有不同類型的藥品專利保護,需要從整個生態鏈上進行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保護其商標標識,還需要進行多個維度保護,包括化合物、適應癥、晶體、組合物、制劑、中間體、制備工藝專利等多個專利類型。張清奎表示:“一款藥品的每個階段,都可能有最核心和基礎的專利。在不同階段,不同的核心專利連接起來叫專利鏈。這些專利加起來,形成傘狀或網狀,這對創新保護得就更充分。”
在醫藥知識產權制度中,醫藥創新與仿制的平衡是專家討論的重點話題。邵蓉認為,創新中的各方主體都應得到法律法規保護。程永順指出,對于醫藥創新,要從弱保護到開始強保護和平衡的保護。張清奎則表示,知識產權制度需要平衡公共健康和社會承受力,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共建尊重醫藥創新的知識產權生態體系。
此外,霍勇從臨床醫生的角度出發,指出創新是解決臨床治療問題的關鍵,醫生是醫學創新的主力軍。為了促進醫學創新,發揮醫生在醫學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完善的創新生態鏈體系必不可少,知識產權保護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本身是一個困難的過程,我們需要讓創新者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創新帶來價值,感受到社會對創新的認可和尊重,這樣才能保護創新者的積極性”,霍勇說。
全方位維護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和落地,同樣也離不開司法保護環境的建設和相關執法的強化。政府也陸續出臺了鼓勵加強創新保護的措施,例如建立藥品專利鏈接制度,適當專利期限補償和數據保護等。對于未來,程永順呼吁,要讓符合中國的創新保護制度和法律制度盡快落地,有關的部門,包括藥監局、知識產權局和法院等,應該嚴格的按照法律規定,對藥品的創新給予有力的保護,同時對侵權違法行為給予嚴厲的制裁,提高侵權代價,最終讓人民在法律貫徹執行中獲益。
對于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建設,張清奎引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進行了補充,我們需要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制,防止知識產權濫用,維護公民健康,同時培育知識產權文化,開展普及型教育,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提倡全社會尊重創新。
全社會應當加強對醫藥知識產權的認識,提高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共識,各方協作,營造出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促進醫藥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