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久久為功
肖涌剛
6月2日,北京市城管委通報了北京垃圾分類首月成績單,其中不乏“三升一降”的亮點,例如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大幅增長,桶站配置率提升,但同時也有不少個人和單位未盡其責,分類還沒能落到實處。
肯定成績,正視問題。新規實施初期,出現形形色色的紕漏,既是預料之內,也在情理之中。垃圾分類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城市工程,更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非一人之力一時之功可以成就。習慣和思想的養成,需要整體社會環境的營造,其中宣傳引導必不可少,但更關鍵的在于配套設施、管理模式和制度設計等多個維度一齊發力。
例如,在配套設施和人員上,盡管北京各區桶站配置率逐步提升,一半以上區已經達到了90%,但執法檢查也發現,部分小區未設置公示牌、未分類配齊容器及未更新標識等問題。分類設施是居民實踐垃圾分類的基礎,也是相對容易完善的一個短板。作為這一公共資源的供給方和管理方,各街道、社區、物業部門應當在優化投放設施上做好充分準備。
人員配置也是同理,垃圾分類實施初期,難免會有市民對分類標準把握不清,有賴于積極引導督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實行垃圾分類也是維護公共衛生的題中之意,基層需要騰出人手,把垃圾分類當成“關鍵小事”來抓。
這其中,市場化主體依舊是一股強大而未被充分利用的力量。垃圾分類的風口持續,相應的市場模式不斷創新發展,從政策制定角度看,如何做好產業銜接,利用市場杠桿,提升分類效率,減輕基層部門負擔,前景無限而有待摸索。
再者,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分類投放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的清運和處理也是關鍵環節。對市民而言,分類投放后的垃圾能否實現真正分類處理,這一點也最為關切。如果“混裝混運”不能有效解決,那么市民分類的積極性則將逐漸消磨。
因而,垃圾分類是一場全鏈條管理改革,投放、清運、處理,各個環節都不可懈怠。這需要在制度設計時加以細化考量。目前,北京已經針對源頭減量發布了一系列細化舉措,下一階段的重心既要落實已出臺的政策,又要繼續補短板,查漏洞。
徒法不能以自行。好的制度不能只靠宣傳引導等柔性約束,還離不開剛性指標對各類主體進行規范。在6月2日的發布會上,市城管執法局透露,目前正在制定《北京市廚余垃圾分類質量不合格不收運管理規定(暫行)》,明確廚余垃圾分類質量不合格不收運的操作規程。懲罰不是目的,而是借由剛柔并濟的手段,讓政策真正落地生根。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垃圾分類這場持久戰,你我需要共擔當。(肖涌剛)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