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打破信息孤島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如今,提起互聯網醫療,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為了不斷推動和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指導文件,強化頂層設計,夯實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的基礎。
伴隨著各地競相開設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其觸角已經伸到鄉鎮,乃至村級衛生室。
因地制宜發展“互聯網+醫療”
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需大力推進互聯網與醫療健康融合。據了解,各地都在因地制宜,采取相應措施推進“互聯網+醫療”信息化建設。
山東省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百日行動,圍繞看病就醫流程遴選出30條切口小、見效快的惠民便民措施,進行全省總動員,促進衛生健康服務轉型升級。
山東第一醫科附屬省立醫院是山東省首批三家省衛健委認定的互聯網醫院之一。該院副院長孫志堅介紹,互聯網醫院以實體網絡診室為主體,采用線上發展全方位的理論方式,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主要開展常見病和慢性病復診、檢查、預約、調審服務,及特殊的專科藥學、檢驗、營養等網上咨詢服務。
孫志堅表示,“互聯網+醫療”的有效結合,可以促進互聯網醫院的建設,為推進分級診療增加了渠道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綜合性醫院的專科優勢。而且,還可以通過多學科會診診療,可對患者制定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提高診療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除了山東,全國各地都在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甘肅、寧夏等地不斷擴大互聯網醫院覆蓋面,大力拓展便民惠民應用領域。甘肅已建成全省統一、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功能完善的遠程醫療信息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電子健康卡全面覆蓋;吉林批量生產居民健康卡,實現健康二維碼、醫保結算碼、支付二維碼等多碼融合應用;疫情期間,天津鼓勵全市醫師在線為全國群眾提供免費義診服務;杭州在全國較早推出“健康碼”,運用數字賦能加強疫情防控。
大數據應用打破醫院“圍墻”
互聯網醫療提供惠民服務的同時,在大數據應用及慢病管理方面也大有作為。廣東省作為“互聯網+醫療健康”典型示范省份,堅持抓基層、抓平臺、抓數據、抓安全,實現“四輪驅動”。統籌建設省市兩級全民健康平臺,實現兩級平臺全聯通,三千多家醫療機構實現了互聯互通,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和遠程醫療平臺,覆蓋省市縣鄉各級醫療機構。
疫情發生以來,鐘南山院士曾“上線”廣東省遠程醫療平臺,為重癥患者遠程會診。在遠程會診平臺上,廣州、深圳、珠海等多地的專家集結在一起,以視訊通話的形式開展聯合會診、遠程病例討論會,為救治重癥、危重癥患者和處理臨床棘手問題,在特殊時期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互聯網醫療除了在遠程醫療方面效果顯著,還能為患者提供完善的院外照護體系。”醫聯副總裁彭曦丹做客人民網·人民健康時表示,利用好信息技術不受地域空間限制的優勢,互聯網醫療在慢病管理領域方面,可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互聯網+醫療”的優勢是把醫療體系中的各個環節、各個鏈條打通,實現數據共享、資源共享。業界專家認為,互聯網醫療“推翻”了實體醫院的圍墻,將醫院的服務能力拓展延伸,使更多的群體享受到更好、更專業的醫療服務。
推進“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
隨著我國進入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迎來向智慧醫療轉變的新契機。今年5月21日,為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和改善醫療服務,加快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
通知明確指出,要創新建設完善智慧醫院系統。總結醫院信息化建設實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現代醫院建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智慧服務”“電子病歷”“智慧管理”建設,構建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加安全、更加體貼的醫療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調研員王斐在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聚焦智慧醫院發展 共享優質醫療”主題論壇上表示,建設“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系統,就是要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現代醫院服務與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要通過數據共享的手段,將患者的所有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相關信息融合起來,形成電子醫療健康檔案,推廣面向患者端的醫療數據共享應用。”王斐表示,這樣,一方面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查閱;另一方面,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也可以分級授權,讀取患者醫療健康信息,打破信息孤島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減少患者就醫時不必要的麻煩,提高就醫滿意度。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