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進罕見病防控策略前移 從源頭預防出生缺陷
數據顯示,全球受罕見病影響的群體約有三億人。中國有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萬。專家在“母親節”即將來臨之際提醒民眾,應推進罕見病防控策略前移,建議想要孩子的夫婦前往專業機構進行孕前、孕期的優生優育和基因突變的篩查,從源頭預防出生缺陷。
“罕見病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美國把每年患病人數少于20萬人或者是發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定義為罕見病。日本把罕見病定義為發病人口比例小于1/2500的疾病。中國臺灣則以萬分之一以下的發病率作為罕見病的標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河南省生殖中心副主任徐家偉教授表示,罕見病中80%以上都和遺傳因素有關。罕見病其實并不罕見,因為罕見病單病種的發病率很低,但加起來發病率可達1%,以我國的人口基數來算,有約2000萬罕見病群體。
因為慢性、嚴重的病痛折磨,以及長期的診療費用支出,罕見病患者和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經濟、精神負擔。徐家偉指出,這幾年中國相關部門非常重視罕見病患者,2018年出臺了包含121種疾病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2019年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提高罕見病診療水平。然而,由于面臨“缺藥”,診療難、治療費用高等困局,對罕見病診治一直是國際性難題,因此推進罕見病防控策略前移至關重要。
徐家偉稱,正常人都有可能攜帶2到3個的缺陷基因,一般不發病,但如果夫妻雙方都攜帶缺陷基因就可能生下一個患病的孩子,所以建議想要孩子的夫婦懷孕前有必要去專業機構進行孕前、孕期的優生優育和基因突變的篩查。
據介紹,目前中國出生缺陷的防控分三級:一級預防主要是在孕前預防發生,降低出生缺陷率;二級預防是在孕期避免出生缺陷胎兒的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三級預防是在出生后早期篩查、診斷,避免嚴重致殘,減少疾病負擔。現在很多工作主要集中在三級預防。
然而,隨著測序技術在遺傳病領域的廣泛應用,出生缺陷(罕見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技術日益成熟。要從源頭上防止“悲劇”的發生,就需要關口前移,對遺傳疾病進行廣泛的孕前篩查—植入前診斷或實施產前診斷,減少甚至阻止部分罕見病的發生。一級預防具體指的是家庭生育過罕見病患兒的,如臨床診斷和基因診斷相符,可以考慮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在體外讓精子和卵子結合,挑選不致病的胚胎;沒有罕見病史的家庭可以選擇做攜帶者篩查。
“我們在臨床上碰到很多罕見病的家庭,父母非常健康,卻連生兩個有罕見病的孩子,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孕前基因篩查、再通過生殖阻斷——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幫助他們生育健康的寶寶。”徐家偉說,有些家庭生了患有罕見病的孩子,認為自己中了某種詛咒,甚至求助于迷信活動,這些都不可取。現在醫學技術發達,可以尋求通過生殖阻斷技術切斷基因突變在家庭的傳遞,從源頭上進行改變。(記者 李亞南)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