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哮喘管理——2020世界哮喘日新聞發布會“云上線”
2020年5月4日,中國哮喘聯盟、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全國哮喘研究協作組、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術工作委員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慢性氣道疾病專業委員會,通過云直播召開了“2020世界哮喘日新聞發布會”。2020年5月5日(星期二)是第二十二個“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題是“控制哮喘 珍愛生命(Enough Asthma Deaths)”。
鑒于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已推遲2020世界哮喘日活動。為了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特借助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活動,普及哮喘防治知識,推廣規范化治療。此次新聞發布會邀請了中國哮喘聯盟總負責人林江濤教授、殷凱生教授、周新教授做主題報告并回答各媒體及網友提問。
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理事(Board of Directors)、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林江濤教授帶來今年“世界哮喘日主題”的解讀:新冠肺炎全球肆虐,有些地區出現了哮喘患者未規范治療的情況,但哮喘作為一個可防可控的疾病,規范化治療和自我管理非常重要。針對患者情況,“個體化治療”、“精準治療”意義重大,停藥或調整用藥都應該咨詢醫生等專業人士。醫生、患者、全社會共同參與防控,降低哮喘的死亡率,減輕社會負擔。
會上,林江濤做了“新冠疫情下的哮喘管理:哮喘的疾病負擔與導致的死亡”的主題報告。分享了參與制定的GINA“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暫時性哮喘管理指導意見”的過程,并做出權威解讀。
“正是因為哮喘診治的誤區,阻礙了GINA哮喘管理目標的實現”,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殷凱生教授在主題為“哮喘診治中普遍存在的誤區分析”的報告中指出,支氣管哮喘可防可治,不是所有的氣喘患者都是支氣管哮喘,只要我們正確認識該病的本質在于氣道炎癥,長期規范的應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等抑制炎癥的藥物和緩解癥狀藥物,并重視過敏原等環境因素的控制與避免。絕大多數哮喘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
會議上,殷凱生揭示了哮喘診治中常見的八大誤區:錯誤診斷;未充分認識到哮喘管理的必要性,只滿足于藥物治療;哮喘治療目標定位不正確;未重視吸入激素的應用;忽視了哮喘患者的依從性;濫用抗生素;未重視環境中致喘因子的查找和避免;肺功能檢測中的誤區。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的周新教授做了“重癥哮喘的診斷與治療”的主題報告,提及到“重癥哮喘診斷與處理中國專家共識”中指出:重癥哮喘是指在過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建議的第4和5級哮喘藥物治療,才能夠維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療下仍表現為“未控制”的哮喘。周新介紹道,重癥哮喘診斷和評估的四個步驟——第一步:明確哮喘診斷;第二步:明確是否屬于重癥哮喘;第三步:明確影響哮喘控制的共患疾病和危險因素;第四步:明確重癥哮喘的表型,實現個體化治療。
周新教授指出,以表型及生物標志物驅動的精準治療是重癥哮喘治療的目標,用于治療重癥哮喘的新生物療法以及生物標志物的研究為表型性干預提供了機會并實現了更個性化的治療。相信隨著對哮喘疾病機制尤其臨床表型和內因型關聯的不斷深入了解,將為哮喘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中國哮喘聯盟自2005年成立以來,組織指導各地醫院積極開展哮喘知識講座、義診咨詢、哮喘聯誼會,并加強基層醫生培訓,開展線上及線下醫生教育近500場,逾15萬人次專科醫師受益,先后向患者免費發放哮喘防治科普手冊逾250萬冊。
林江濤在發言中建議:“哮喘防控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國家政策指導,治療納入醫保;行業機構推動醫生規范化診治水平;媒體宣傳普及哮喘防治知識;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意識,接受正規治療,科學用藥,激素使用得當。我相信哮喘的急性發作會大大降低,因哮喘導致的誤工誤學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大大提高,重癥哮喘的比例也會同步下降,從而降低哮喘導致的死亡率”。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