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潮:抗“疫”火線上的守護神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這是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海潮馳援武漢前錄制節目時重溫的一段醫學生誓言。作為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他已經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個多月了。
2月7日,由111人組成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整裝出發,包括圍繞重癥肺炎和多系統損害救治而專門挑選的高水平醫療隊準備打一場抗“疫”硬仗。
“我是一名呼吸科醫生,面對這樣的疫情,是有責任去一線的。”作為曾經的抗擊“非典”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首席醫療專家,李海潮早早就報名要去最前線,“我們不去誰去呢?”
李海潮所在的醫療隊獨立接管的病區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9層西區。按照要求,醫療隊接管病區的第二天就要正式開診,當時擺在眼前最緊急的任務是爭分奪秒改造病房。實地踏勘、出入口分區、確認設備需求、感控培訓、戰前動員、緊急調配醫用防護口罩……短短24小時,一切準備就緒。2月8日元宵佳節當夜,第一批10名重癥患者住進病區,三天時間病區50張床位幾乎住滿。
病人多,重病人更多,而在有限的醫療資源條件下救治危重癥患者的任務就更為艱巨。不僅防護物資不充足,藥品配制、氧氣供給,包括呼吸機的數量都達不到要求。重癥病人很多都需要氧療,而病區集中式氧氣站極限供應能力也無法滿足這么多病人同時吸氧。李海潮和隊員們攻堅克難,用氧氣罐彌補給氧量不足,用藥方面盡量找合適的替代藥物,最大限度使用現有資源,盡可能給病人規范化的積極處理。
克服了前期重重困難,如今醫護人員的排班和治療已經趨于正常化、規范化。呼吸科一共7名大夫,李海潮和其他兩位正高職同事,固定每人3天的長白班,保持觀察和治療的延續性。每逢李海潮白班,他都會和隊員們“全副武裝”進入病房巡視、查房。除了不同類型的氧療外,李海潮總結出了“話療”經驗,用溫暖寬慰的語言鼓勵患者忍耐長時間佩戴面罩帶來的不適,讓病人克服病情帶來的種種焦慮情緒。
2月16日,醫療隊首例成功治愈的患者走出了接管病區的大門。這位88歲高齡的患者,經過9天的系統治療順利出院。此后,受益于醫生們的精湛醫術和傾情救治,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截至3月17日,醫療隊共收治91例患者,出院79人。
“我們的工作只是整個救治體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陣地守好,爭取讓更多的危重癥病人康復。這是國家對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李海潮說。(記者 楊旗)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