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千里大營救!廣東臍血庫啟動疫情防控下“救命速遞”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
作者:劉泰山 莊杏枚 曾 瓊 張映雪
此次“千里大護送”,并不是防控疫情期間廣東臍血庫第一次開啟“救命速遞”。1月22日-2月26日,廣東臍血庫已經出庫13份臍血,送往了天津、合肥、福州、廣州、東莞、深圳等地,為眾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
“這下子女兒有救了!”2 月 29 日上午10時許,一份從千里之外的廣東省臍血庫出發、跨越多道抗疫防線的珍貴臍血,終于順利地送抵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血液科,輸入3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兒楊楊的體內。看著住在造血干細胞移植病房女兒熟睡的面孔,楊楊的爸爸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這是此次廣東省臍血庫工作人員跨越三省、千里送救命臍血的最后一站。實際上,從2月26日上午9時開始,一場“72小時千里大護送”就已上演。此時,全國戰“疫”正處于關鍵期,3份救命臍血在黨員領隊護送下從廣州出發,穿過一道道抗疫防線,送往安徽、江蘇等地。歷經3天3夜,在臍血庫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下,3份臍血被安全地輸注到3位患者體內,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挽救了3個飽受病魔摧殘的生命。
千里護送,黨員一馬當先
在嚴峻疫情防控形勢之下,這場跨省大護送注定會顯得不平凡——護送臍血者先要從廣州飛往合肥,將兩份臍血送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然后要從合肥乘坐高鐵去蘇州,把另外一份臍血送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完成護送任務后,他們得從蘇州回到上海,再從上海飛回廣州。
來自廣東的東莞小李今年27歲,去年9月在東莞醫院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必須做造血干細胞移植。小李隨即轉來廣州求醫,但由于沒有合適的直系親屬的造血干細胞,無法做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廣州醫生推薦他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科血液科主任醫師孫自敏做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
找孫自敏教授進行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還有2歲的小男孩安安(化名)。安安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不幸去年9月底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還有一位無錫的3歲患兒楊楊,去年10月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通過親戚介紹,楊楊父母帶著她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求醫,需要盡快進行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
確定患者治療方案后,安徽、江蘇兩地醫院第一時間向全國7個臍血庫發出3份配型需求,最終都在廣東省臍血庫成功配到合適臍血,并商定分別于27日、28日、29日3天進行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而此時,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處于關鍵期,各地嚴陣以待,嚴格限制外地人員和車輛進出。跨省運送臍血,不僅面臨著重重關卡,還將冒著安全風險,返回后要被隔離居住一段時間。但為了確保將救命臍血準時安全送到目的地,廣東省臍血庫臨床應用中心工作人員、共產黨員梁培基勇敢地站出來,牽頭接下這個艱巨任務,開始一場跨越廣東、安徽、江蘇三省的千里大護送。
克服困難,啟動“救命速遞”
“整個運送過程中,臍帶血會一直呆在一個重達20公斤的液氮罐中,確保其外部溫度一直低于零下150攝氏度,而且運送過程要確保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梁培基說,從機場登機到著陸、從高鐵進站到出站、從醫院門口到科室樓道、從街區入口到酒店前臺,提著重達20公斤的液氮轉運罐的工作人員更成為“焦點”,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一次闖關,出示相關證件、測量體溫、詢問來源、健康調查……
個人的防護和健康、行程的順暢、臍血的安全保障,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和生命的救助緊密相關,每通過一次檢查,救命的臍血就會離患者更近。護送人員雖然舟車勞頓,但想到每前進一步都是在為愛和生命護航,所有疲憊頓時消失無蹤。此時,千里之外的安徽省立醫院和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里,3位患者的免疫力已經近乎零,正急切等待著造血干細胞的輸注。
“這是與時間賽跑!”作為其中兩位危重血液病患者的主治醫生的孫自敏教授說:“我們在做移植手術前會和臍血庫確認,確保能夠準時運達臍血,才能啟動移植手術方案,因為一旦啟動移植方案,就務必要確保臍血在規定時間輸入患者體內,否則患者就有生命危險。”所幸,廣東臍血庫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難,將臍血安全準時送達醫院,拯救了3條生命。
據了解,這不是疫情期間廣東臍血庫第一次開啟“救命速遞”。1月22日-2月26日,廣東臍血庫公共庫已經出庫13份臍血,送往了天津、合肥、福州、廣州、東莞、深圳等地。
截至2020年1月31日,廣東省臍血庫已出庫應用臍帶血2195份,救助人數達1756人,為眾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孫自敏教授說:“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后生存質量比較好,特別是慢性GVHD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較低,存活下來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
共同接力,挽救3條生命
這是護送人員3天3夜的行程表:2月26日早晨,從液氮庫工作人員手中接過臍血啟程出發;2月27日上午,在安徽省立醫院病房輸注給第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小李體內;2月28日上午,在安徽省立醫院病房輸注給第2例急性白血病患兒安安體內;2月29日上午,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輸注給第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兒楊楊體內……
作為此次第一例獲得輸注救命臍血的患者,小李重新點燃了生活之光。去年底,小李妻子辭職,陪著他一起到了安徽求醫。在醫院幫助下聯系廣東省臍血庫,找到了配型合適的臍血。2月27日上午,小李順利完成了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孫自敏教授介紹說:“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要讓它們在患者骨髓里先扎根,然后發芽、開花、結果,重建造血功能。大部分病人從輸注那天開始算,順利的話,一般30-40天可以出院。出院后需要在門診經過3個月至半年的藥物調整以及并發癥觀察,患者才能重建免疫功能。”
在同一家醫院,2歲小男孩安安做第一次化療時,感染很嚴重,感冒發燒、爛嘴巴等,住院了40多天。4天之后,又接著要做第二次化療,而且還沒能躲過真菌感染。此時,醫生找到與安安配型相合的臍血,建議做完第3個療程的化療就做臍血移植手術。“很激動!臍血配型成功的幾率很高!”安安爸爸說。2月28日,安安終于盼來了“遠道而來”的臍血,順利做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
2月28日下午,廣東省臍血庫的工作人員馬不停蹄趕往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救治3歲的白血病患兒楊楊。“孩子病情很嚴重,肺部感染,如果不馬上做手術,隨時都會沒有了…”楊楊爸爸王先生回憶。經過3個化療的療程,楊楊病情雖然穩定下來了,但復發率仍會很高,必須做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才能治愈。得知廣東臍血庫工作人員28日晚已提前把臍血送到醫院,王先生連連道謝:“疫情期間我們跨市區都不容易,你們卻把臍血從廣州安全送來蘇州!我感謝你們!”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