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女性盆底疾病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郎景和院士團隊“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防治體系的建立和推廣”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北京協和醫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防治研究團隊
創新術式,國際國內廣泛應用
據了解,2002年1月11日,在郎景和院士的指導下,朱蘭教授主刀了她的第一臺無張力經陰道尿道中段吊帶術(TVT):將一根吊帶固定體內,經過尿道中段給予支撐,控制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小便不溢出。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技術改進,協和首創的TVT手術水墊注射策略,已納入國際抗尿失禁標準術式。
結合亞洲女性骨盆特點,該團隊創立了“協和式全盆底重建術”。對網片進行設計裁剪,再巧妙利用“邊角余料”,結合自主開發的穿刺針,改良路徑進行盆底重建。治療費用大大降低,治療效果得到提升。
創建學組,提高盆底診療水平
作為《中華婦產科雜志》總編輯單位,北京協和醫院于2004年3月牽頭舉辦第一屆全國女性尿失禁與盆底功能障礙學術會,次年在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成立婦科盆底學組,郎景和院士、朱蘭教授歷任學組組長。
學組成立以來,協和組織全國20多位學組專家,制定了《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等7個指南規范和臨床路徑。舉辦了125次全國和區域性學術會議,在全國推廣盆底解剖和手術治療的新觀念、新技術。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盆底手術并發癥登記系統,推進疾病診治的規范化。
拓寬研究,助力盆底疾病防治
在十一五、十二五課題支持下,該團隊完成了中國成年女性盆底疾病流行病學研究,涵蓋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女性性功能障礙和糞失禁五大病種共計5萬例患者,為制定盆底疾病防治方案提供了科學數據。結果顯示,中國成年女性尿失禁發生率為30.9%,產次、分娩、年齡增長是高危因素。
該團隊還對盆底疾病發生機制展開了深入的基礎研究,佐證了壓力性尿失禁“吊床理論”。發現分布于陰道壁、盆底筋膜和肌肉韌帶的雌激素下降、激素受體下降,說明絕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率增加和狀態加重,解釋了雌激素補充療法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療效不佳的原因。
建立三級防治模式,關口前移治未病
朱蘭教授指出,中國約有1.5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我們需要更經濟有效的防治策略,預防和非手術治療是重點。
據介紹,經過十年努力,該團隊普及盆底康復是盆底疾病源頭治療的理念,建立從篩查、診治到質控的中國盆底疾病三級防治網絡。目前已舉辦50多期技術培訓班,培訓近2萬人員,在全國20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盆底項目,篩查、康復惠及人群500多萬。(協和醫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