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防治糖尿病”到底可不可行?
用現代醫學實踐與理論來證明某些傳統醫學是否符合現代科學,是個好的方向。
據報道,福建中醫藥大學官網2019年12月27日發布消息稱,近日,該校副校長陶靜主持的“太極拳對2型糖尿病及腦卒中功能康復效果的臨床研究”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立項,資助經費880萬元。此事引發熱議。
太極拳通常被認為跟儒學、道學、中醫經絡學有關,常用于養生養性;而糖尿病則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二者“同框”,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可否認,在此前不少“奇葩研究”屢受質疑的背景下,這項“太極拳治糖尿病”的研究,引發圍觀也在情理之中。何況,目前現代醫學對于糖尿病尚無根治的辦法,也是常識。即便是民眾最熟悉的打胰島素等手段,也只能是控制和緩減病情。
但從現代醫學來說,運動對于預防很多慢性病是有功效的,太極拳本身也是運動的一種。因此,輿論也無需急著對此予以否定。
回到“太極拳防治糖尿病”問題上,2型糖尿病也就是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大多在35-40歲之后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科學研究發現,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及年齡增加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因此,進行運動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在實踐中,確實有不少患者通過快走等運動方式來防治糖尿病。相比快走,研究若證明打太極拳能防治糖尿病,那也不乏突破價值。
從功能上區分,運動分為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和柔韌性運動三種。現有的研究表明,有氧和無氧運動都具有促進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也就是說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結合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柔韌性運動包括瑜伽、關節訓練等。這類運動能夠起到保持或增加關節的生理活動范圍和關節穩定性的作用,對預防運動外傷、提高生存質量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類運動是否有促進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而太極拳是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運動,表現為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從功能和形式上來看,太極拳可以劃歸為柔韌性運動。
有研究表明,太極拳能幫助對人的平衡和姿態控制,并且是帕金森病人的標準康復訓練之一,但它能否治療糖尿病,尚缺乏有力研究。
不過也有研究認為,如果按標準打太極拳,差不多在半小時的時候就會發熱出汗,能起到燃燒脂肪和減肥的作用。因此,從這個意義來看,太極拳也具有有氧運動的特質。那么,結合前述研究,太極拳確實能對糖尿病產生防治作用。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的探討,并沒有真正的科學研究結果予以佐證。正因如此,涉事院校用科學研究來解決這些理論分析和疑問,未必是多余。
要而言之,不必對“太極拳對2型糖尿病及腦卒中功能康復效果的臨床研究”輕易否定,對于該研究得出的成果,我們也不妨保持關注。(張田勘)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