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心血管疾病防治存在預警不足和區域間不平衡兩大痛點
近期,2019年“心健康公益行動”高峰論壇暨心健康公益行動一周年總結大會在京舉辦。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教授徐亞偉在接受專訪時,就心血管疾病現狀和救治問題進行解讀。徐亞偉表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存在預警不足和區域間不平衡兩大痛點。
就心血管疾病現狀問題,徐亞偉說,研究數據顯示,全國心腦血管死亡率達44.7%,隨著年齡的增加,死亡率逐漸上升,且農村高于城市。如今,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是老年人群,從上海市心血管疾病發病年齡看,40歲以后發病率逐年增加,且女性發病遲于男性十年左右;另一方面是年輕人心血管發病率逐年增高,由于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酗酒、抽煙、熬夜以及精神壓力大等各種原因,二三十歲發生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病人越來越多。因此,心腦血管的防控工作在重點關注老年人群的同時,也要關注年輕人群。目前,上海地區為推動心腦血管防控工作開展全市模式,比如北上海老年化風險評估體系,就是通過防控數據做心血管健康指數分析,便于心腦血管防控工作的開展。
“開展‘心健康公益行動’一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成效,也發現了問題。”徐亞偉表示,這一年,“心健康公益行動”在省級、地市、縣城、鄉鎮和社區舉辦各類不同規模的心血管疾病學術討論活動,在心血管疾病科普救治知識宣傳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在專業領域,發現國內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存在兩大痛點,一是預警不足,二是區域間不平衡。如何將端口前移、重心下移,把重點推到院前、社區以及家庭,是當前工作的重心。
徐亞偉說,為推進預警不足和區域間不平衡問題的解決,我們從2010年開始啟動建設胸痛中心工作,近三年來1063家醫院的胸痛中心被認證,將胸痛中心發展成上海市的一種全市模式或全區模式,這種模式也稱之為“三全模式”,既全域覆蓋、全程管理、全員培訓。在胸痛中心建設過程中,真正踐行分級診療,從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等多方面上下聯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建設。通過社會、醫院、家庭、患者以及媒體的介入,提高全民對于抗擊心腦血管疾病的認知能力。
對于心血管疾病的康復問題,徐亞偉表示,心血管患者的康復有別于其他疾病,患者康復過程中,除康復師或健康教練引導外,心血管醫生需全程介入患者康復過程,形成從預防、預警到搶救、治療的全過程。(劉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