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腰桿進課堂! 開學前莫忘做脊柱健康自檢
開學在即,孩子們或許在盡情享受最后的假日歡樂,或許在家埋頭狂補暑假作業,或許在忙著購買新衣服:經過一個暑假的恣意生長,褲子短了一截,鞋子小了一碼。
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顯微外科醫學部副主任蘇培強教授提醒家長,家長在為孩子“長高了”而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別忘了關注處于生長旺季尤其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否“長歪了”,招惹上脊柱側彎。
近年來,“高低肩”、駝背等脊柱側彎的發生率、檢出率在走高,這種病以往多在中學階段發生,如今在小學生甚至部分幼兒園大班孩子身上出現。蘇培強提醒家長,想讓孩子“挺直腰桿進課堂”,開學前應該給孩子做一次脊柱健康自檢。一旦發現問題,應盡快帶孩子到脊柱外科或骨科進行診斷。
孩子高低肩 當心長歪了
最近,8歲的健仔在洗澡時被爸爸發現兩肩高低不平。回憶起這一年來,健仔穿衣服時,領口總是歪向一側,站立時聳肩駝背,寫作業時愛歪靠在書桌上,坐一會兒就喊“腰背疼,累了”,爸媽心覺不妙,立即帶他到醫院檢查。果然,健仔被查出患有脊柱側彎、后凸畸形(駝背),需要佩戴支具矯正進行保守治療。
蘇培強指出,脊柱側彎屬于青少年發育過程中常見的脊柱畸形,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2.5倍,尤其是月經初潮前后的女孩一旦患病,病情進展速度可能是男孩的十倍。如果不治療,不僅影響孩子的體態、身高,還會使孩子容易出現腰酸背痛,表現為坐不久、總愛靠著躺著,影響學習,嚴重時還會影響心肺功能。
一些愛窩在沙發里看電視、低頭用單手來玩手機的“沙發土豆”“刷機小子”,由于日常坐姿不良,當脊柱側彎發生時,可能更不容易及時被家長發現。
蘇培強指出,輕度脊柱側彎以姿勢鍛煉為主,可以做對稱性的鍛煉例如引體向上和俯臥撐,中度側彎需要佩戴支具矯正,佩戴支具不能“一勞永逸”。由于孩子處于生長發育期,佩戴支具以后要根據自身發育情況和佩戴時間,定期到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國外學者多主張, 側彎幅度達到40~60度的重度脊柱側彎,需要做手術將孩子“扶正”。脊柱側彎手術因創傷大、風險高,被稱為“皇冠手術”。
多年來完成過諸多高難度“皇冠手術”的蘇培強教授認為,如果早干預、早治療,早發性脊柱側彎患者并不需要動刀,尤其是兒童患者,由于年紀小、發現時側彎程度不嚴重,絕大多數不需要進行手術,通過形體訓練、支具治療、強化康復等保守治療方式更為妥當。
預防:多做對稱性運動
蘇培強指出,預防、改善脊柱側彎,要從運動上著手。他建議,青少年每天至少進行一個小時的戶外運動。對于出現輕度側彎的孩子,應該多采取對稱性的活動,包括吊單杠、俯臥撐、擴胸運動。游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蛙泳,有助于擴展胸廓。平時可以做飛燕式,利用平衡球做后仰伸展運動。
需要提醒的是,屬于單側運動的羽毛球、籃球,不宜長期練習或進行專業化訓練,否則有可能加重側彎。此外,家長要注意隨著孩子長高,挑選合適的課桌椅,提醒孩子保持正確的坐姿。
蘇培強提醒,已經診斷為脊柱側彎的孩子,在青春發育期內需要長期持續進行矯正性的訓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矯正效果不好,則應盡快到脊柱專科進行復診。
典型個案:脊柱突彎成“7”字
潮州男孩小鄭(化名)十一二歲時脊柱突然發生異常彎曲。和普通脊柱側彎患者不同,短短三年間,小鄭的脊柱在很短的時間內側彎90度,呈向左側、后方側彎,整個人彎成了“7”字形,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時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困難,先后在當地醫院搶救了兩次。
當小鄭家長慕名帶15歲的他找到蘇培強時,他的兩肩明顯高低不一,體型十分瘦弱。由于肺部被側彎的脊柱嚴重擠壓,肺功能嚴重受損,心功能也隨之受到嚴重影響,小鄭別說爬樓梯了,走平地都會劇烈喘息。檢查顯示,小鄭的肺活量只有正常情況的18%。
“這個孩子的神經肌肉支撐力差,屬于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這種病很少見,進展快,后果嚴重,治療困難。”蘇培強回憶,如果不做手術把脊柱扶直,心肺受壓情況會繼續惡化,從而威脅生命。
然而,國際上公認肺活量小于30%屬于手術禁忌證,手術死亡風險很高。面對家長的苦苦哀求,為了挽救這個孩子,蘇培強查找了大量文獻,決定冒險采用創新的圍手術期治療方案,即“圍手術期頭環重力牽引無創呼吸機正壓通氣脊柱側彎矯形術”。
創新方法破手術禁忌 醫患同心闖關
手術前,蘇培強讓小鄭戴上頭環進行重力牽引,同時采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正壓通氣呼吸鍛煉三個月,以改善呼吸功能。
頭環重力牽引是近十年來從國外引進的治療技術,可適用于側彎130度以上的嚴重畸形且脊柱有一定柔韌性的成年病人或青少年患者。小鄭戴上頭環后,醫生在頭環上打六根釘將其牢牢固定在頭上,逐漸增加拉力,將脊柱慢慢牽引到一定角度,讓脊髓、血管能夠慢慢適應“掰正”的狀態。隨著胸廓被慢慢打開,蘇培強團隊創新地配合使用無創呼吸機正壓通氣,提升小鄭的呼吸功能。
然而,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小鄭的肺活量雖然得到改善,上升到正常水平的23%,但仍然屬于手術禁忌范圍。
這種情況,究竟做還是不做?讓蘇培強感動的是,家屬得知治療的風險后,表示“絕對支持醫生的決定,我們簽生死狀,生死自負”。“因為家屬這么支持,我才敢放手一搏。”蘇培強說。通常脊柱側彎矯形手術后患者要用氣管插管,采用鎮靜劑,術后第三天原本不能拔管,但為了緩解小鄭的缺氧問題,蘇培強堅持拔管,同時立即采取正壓通氣,繼續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提升他的肺活量。
最終,經過手術團隊和護理團隊的密切合作,小鄭成功闖關,終于“挺直腰桿”,且肺功能也得到了良好的恢復,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提高,此后兩年隨訪恢復情況維持良好。(任珊珊)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