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重視眼底病—黃斑水腫眼防治分享會在京舉行
5月21日,專家呼吁重視眼底病—黃斑水腫眼防治分享會在京成功舉行。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常務副主任陳有信教授出席活動并分享中國眼底疾病治療的現狀與趨勢,以加深大眾對眼底病的認識與重視,消除眼底病防治誤區,提高全民眼健康水平。
近年來,我國眼科疾病患者數量明顯。其中,眼底病(眼底由視網膜、眼底血管、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纖維、視網膜上的黃斑部,以及視網膜后的脈絡膜等構成,這些部位的病變統稱為眼底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老年性黃斑病變等)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已成為眼科界防治工作中的重點領域。
陳有信教授講到:“眼底疾病在我國具有發病率高,發病原因多樣化特點,老齡化,高血壓,糖尿病,近視,病毒感染等因素均會導致眼底疾病,這些因素對眼底血管,視神經均會造成損害,引起黃斑變性,我國有6億多近視患者,有1億多糖尿病患者,3億多高血壓患者,隨著老齡化的程度逐漸加重,眼底疾病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預防、改善眼底疾病的進展,最終會導致患者視力受損,甚至失明。視網膜靜脈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眼底病中發病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也是影響視力最嚴重的。其占所有眼部疾病患者的28%,目前在我國有約740萬的RVO患者期待重見清晰世界。RVO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極高,是每個眼底病醫生都非常關注、期待藥物創新有新突破。”
陳有信教授講到:“目前針對眼底治療的防治,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預防是最重要的一環,避免勞累緊張,保持心情舒暢,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定期體檢測量血壓,血糖,血脂。有效地控制“三高”,杜絕吸煙及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可以有效地避免導致眼底疾病的發生。對于已經存在近視、高血壓、糖尿病等眼底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我們應當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對于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眼底篩查,此外,我國目前醫療資源發展不均衡,可以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來彌補我們醫務人員不足的問題,增加眼底疾病的早期篩查,達到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并最終緩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對于已經發生的眼底疾病,我們要分析原因。”陳有信教授表示,對癥用藥,很多眼底疾病的病變進展都與局部炎癥反應有關,治療炎癥反應就是去除眼底疾病的病因,這方面我們最常用的藥物就是糖皮質激素,過去,受科技水平限制,我們只能讓患者口服激素,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會帶來很多副作用,例如類固醇糖尿病,骨質疏松,痤瘡等。影響患者的健康。從2000年左右,我們開始采用眼底局部注射激素取代口服激素,這樣不但能有效控制眼底局部炎癥,還能避免口服激素帶來的副作用。但是局部注射激素仍會導致激素性青光眼及白內障等眼部激素副作用引起的疾病。所以如何將激素的治療作用最大化,藥物副作用最小化是一直以來研究的焦點。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