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提高知識產權管理能力是醫藥創新企業的必修課
![]() |
“加大醫藥創新力度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圓桌論壇嘉賓合影 |
3月11日上午,由社健康時報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2019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之“加大醫藥創新力度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專場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樓舉行。推動醫療健康業的發展,科技創新是核心,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是關鍵。論壇上,全國人大代表才華、全國人大代表龐國明、國家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教授等與會嘉賓圍繞如何提高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言獻策。
聚焦醫藥、醫療器械的創新
醫藥創新首先是要解決國民重大的健康需求。深圳市長卿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濱燕教授認為,創新是協同、共同的創新。創新不是為了新而新,而是為了解決重大的臨床和預防的問題。因為疾病很復雜,應從病因學的角度出發,防患于未然出發。比如腦中風的研究,不僅需要從疾病的環境、遺傳、營養各個方面研究,也需要心血管、腦血管、腎臟各個學科的共同參與。另外,創新是在不斷研究、不斷探索的過程當中形成系列的創新。只有對各種危險因素不斷的挖掘,才能對剩余風險進行有效的預防。
針對中醫藥的創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院長龐國明表示,中醫藥傳承創新理論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理論在臨床的實踐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證明理論指導臨床的正確性、有效性,然后再擴充、再提升。此外,中醫理論的創新也需要新的觀點、現代科技手段和數據來支撐。在藥物創新方面,一是劑型改革,二是對中藥的復方方劑進行藥理研究,將治病原理說清楚,讓中醫藥得到科技界和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藥器械分類技術委員會中醫器械專業組組長張啟明指出:我國中醫醫療器械目前面臨三個問題。一是臨床應用不高,有些醫療器械除了科研和教學之外,在臨床上沒有被廣泛采用;二是技術含量不高。大多數中醫醫療器械,如針灸、拔罐器、刮痧板等,缺乏技術創新。三是中醫醫療機械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足。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急需強化
醫藥領域要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或者形成藥品、器械,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很強的科學積累。王宏廣教授指出,“目前,我們經常會遇到,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把我們的科研成果在青苗階段就收購了,導致我們成果的流失。同時,我們大量優秀的人才到國外為他們創造知識產權,造成了大量的人才赤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需要大幅度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絕不是說說而已。
醫療領域知識產權保護難在哪里?
醫藥行業當前面臨著仿制藥問題、創新能力建設等問題,但說到知識產權保護,企業仍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和難題?難題到底難在哪里?
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副主任宋河發表示,最關鍵的問題在于許多企業創新能力很強,但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還需加強。首先,撰寫的專利質量有待提高。其次,知識產權保護布局不夠。這種布局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產品的專利組合布局,另一方面是國際布局。最后,還存在著產品與專利存在兩張皮問題即許多企業面臨著原創產品和專利沒有緊密融合,看著有關系、有參考作用,實際上專利卻無法保護企業的主導產品。
從事藥物研發已34年的金賽藥業藥物研究院院長馮曉表示,中國醫藥行業在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挑戰可以總結為“三大兩小”五個方面, “三大”指企業研發能力不足、高風險投資并沒有政策做保障、企業家難以持續研發投入熬住漫長等待期這三個方面。“兩小”指,對資源的跟風和重復浪費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問題。
知識產權保護路向何方?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才華表示:知識產權保護應從三方面發力。首先,從科技的研發到轉換成生產力,難點之一在于價值判斷,歸根到底還是資金的問題,資金的問題的解決既需要從中央層面鼓勵資金向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的輿論導向,更關鍵的是需要從細小層面落地。其次,知識產權能為企業技術的研發保駕護航,企業應一開始就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的結構。政府也應該發力,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增加處罰力度。此外,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本確實很高,需要企業轉變理念,讓企業認可這方面成本的付出,愿意為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先期成本投入。
作為醫療企業如何持續創新又兼顧產權保護?逸思醫療董事長聶紅林介紹了近年來逸思醫療探索的“逸思智庫”創新模式。“逸思智庫”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把臨床專家成千上萬次外科手術當中產生的成果,轉化為醫療器械領域創新發展的需求。之后再通過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支持平臺,進行專利申請,并進行產品的產業化開發、醫療器械的注冊,最后通過品牌宣傳、技術推廣,最終轉化為擁有臨床價值的技術和產品。
與會委員和嘉賓一致表示,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在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同時,更要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尤其需要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同時與世界接軌的保護機制,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劉倩倩)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