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心委員:立足科技,保護生態,是茶人的責任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袁婷)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做客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傳承茶文化·發展茶產業”專場論壇上,何一心委員表示,茶產業要堅持生態農業發展道路,茶產業的未來在科技。
全國政協委員,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
談產業發展:立足科研,多元開發茶產業
何一心委員在論壇上介紹了他今年向全國兩會提交的建議,他建議“堅持農業生態發展,夯實農業發展的道路”。他提出,目前來看,我國茶的生產顯露出“飽和”甚至過剩的跡象,過去10年,全國增加了百萬公頃茶園,大面積的茶園不僅給市場需求帶來壓力,也給生態造成了一定影響。茶產業需要規劃有序發展。目前來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和方法“去杠桿、降庫存”,這其中關鍵是通過科技手段,開發茶葉的多元用途。
“我們現有的茶產業基本上局限于滿足群眾飲用,也就是喝茶,但其實茶的作用還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在這方面,在科技引領產業發展方面,浙江大學可以說是走在前面的,他們非常重視茶在醫藥上的應用。我舉個小例子,喝完了茶,你拿茶渣來搓搓手,看看有什么感覺?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如果提取出來用于美容,會有多廣闊的發展?”何一心說,他相信,茶產業未來發展之路,在于科技。
何一心提到,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07年時,我國茶產業產值不足100億元,經過10年發展,到2018年,茶產業綜合產值已經超過6000億元,今年將向萬億元邁進。如果將茶的提取、深加工產業加進去,茶產業可能出現十萬億元甚至百萬億元的規模。這樣的產業規模對于扶貧攻堅、鄉村振興將有重要作用。
提到茶葉的話語權,何一心委員認為,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現在聞名世界的幾個茶產地,如印度、斯里蘭卡,其茶品種是在300年前從中國武夷山引進的。除了引入國際的幾個茶品種,我國現在還有大紅袍、鐵觀音、普洱茶;有貴州、福建、四川、浙江等地的紅茶;有白茶、花茶、綠茶,如此豐富的茶品,是我國茶產業的特色,是豐富的寶藏。
談生態發展:生態種植,提升茶品質
談到茶產業生態發展,何一心在論壇上說:“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牢牢記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果種茶人沒能使這片山更綠,那這個茶也是不會香的。”
何一心以武夷星公司茶園里的3萬棵樹舉例。武夷星公司茶園種植了3萬多棵樹,這雖然導致茶的產量降低,但卻提升了茶的品質。樹多了,鳥就多,鳥會吃蟲,通過生物的辦法除了蟲,而且鳥糞還滋養土地,生態鏈也改善了。冬暖夏涼,環境更宜人。
何一心發現,茶的品質提高后,喝茶人更加喜愛自己的茶。他說:“過度地開墾,恐將成為千古罪人;而改善生態,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所以,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生態,這是我們茶人的責任。”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