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后補“陽氣” 宜夜臥早行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驚蟄時節氣溫回升快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年從立春開始,依次為雨水、驚蟄、春分等。“立春”之后的驚蟄,天氣開始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但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
廣東省中醫院肝病專科主任醫師池曉玲介紹,驚蟄時節,氣溫回升較快,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我國大部分地區逐漸出現春雷。這個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是桃花紅、梨花白、鳥兒高飛的時節,所有冬眠的動物都開始蘇醒并活動,一片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的景象。隨著驚蟄的到來,養生也要隨著自然界物候現象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整。
春三月,宜夜臥早行
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以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易影響健康。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注重養生,提高免疫力。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早睡早起,睡前用熱水泡腳,并按摩足底涌泉穴,可促進睡眠。晨起可站在陽臺或窗前,充分舒展身體,微睜雙眼,凝視屋頂,然后雙眼微閉,將雙手搓熱,捂在雙眼上片刻,反復21次,可以保養眼睛,防止春天眼睛干澀。白天多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日光浴,可以養人體之陽氣。
多吃升發陽氣之食物
“驚蟄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是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池曉玲建議,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但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具體可根據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于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后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征,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于體質。(記者 李劼)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