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4日22:41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手機看新聞
![]() |
2019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加強腫瘤防治·提高人民福祉”論壇 |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鄧睿)3月4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19年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京舉行。“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已經連續舉辦四屆。
當日,在人民健康與中國抗癌協會共同舉辦的“加強腫瘤防治·提高人民福祉”專場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如何做好惡性腫瘤防治工作,建言獻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癌癥防治事關億萬群眾的福祉,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認知和共同參與。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委會主委、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首席專家支修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中國抗癌協會監事、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劉端祺,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河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陳小兵,“抗癌明星”董思蘭,出席本場論壇。
防癌抗癌,切莫忽視科普工作
支修益談到,互聯網時代信息發達,有關腫瘤防治的科普信息繁多,其中也不乏謠言。獲得可靠的科普信息,對于正確防治腫瘤有著重要意義。
為了進一步做好腫瘤防治科普工作,他建議借助新媒體、新平臺傳遞正確信息,吸引更多人加入腫瘤防治科普宣傳隊伍中來,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癌癥早診篩查意識,增強戰勝癌癥的信心。
腫瘤防治,重在“整合”
樊代明認為,惡性腫瘤之所以“難”治,就在于它具有“異質性”,難以摸索到規律。由于難以捉摸,腫瘤的治療方法也各種各樣。樊代明認為,“應把各種方法整合起來”。對不同病人給予不同的治療,或者對一個病人不同時期綜合多個治療方案,這就是整合醫學,或者說整合腫瘤學。
樊代明認為,不僅對于腫瘤治療要有“整合”思路,對于腫瘤的預防同樣應運用整合思維。目前全球醫學界對于腫瘤致病原因還不能說已很清楚,尚不知確切原因,只能提出“危險因素”。因此,只有整合思路,整合資源,才有好的防治效果。
抗擊癌癥,理性用藥很關鍵
顧晉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藥研究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家層面在不斷加快抗癌藥的藥品審評審批,保患者急需。“這些都是惠及百姓的利好消息,但新藥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漫長的試驗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患者有耐心。”顧晉說。
顧晉發現,有些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不當用藥的現象。他認為,患者應當理性選擇藥物,要根據自己的病情合理用藥。“因為有的癌癥存在很多亞型,患者在用藥前必須把檢查做清楚。且很多藥物存在副作用,如果患者不當用藥,將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醫患之間,信任至關重要
曾罹患惡性腫瘤,如今已康復的董思蘭認為,醫患之間,信任至關重要。如果醫生給病人制定了好的治療方案,但患者不接受,必然會影響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同時,癌癥患者的康復必須從心開始,這是腫瘤康復路上的第一步。患者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強大的信念支撐,通過調節自身心態,改變身體的狀況,最終戰勝癌癥。
作為一名臨床工作者,王貴齊也希望,廣大腫瘤臨床工作者通過在規范化、同質化等方面的不斷學習和培訓,努力實現在臨床腫瘤診療工作中的質量提高,讓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癌體檢與早癌篩查,作用明顯
劉端祺表示,很多癌癥的預防,可以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致病因素而實現。很多癌癥,可以通過早診早治實現康復甚至治愈。因此,防癌體檢和早癌篩查,在癌癥診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陳小兵指出,目前,人們對防癌體檢的檢查手段方面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以影像學檢查為例,特別是進行肺癌篩查時,比起普通X光片檢查,低劑量的薄層CT掃描更為有效。
陳小兵提出,防癌體檢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應在規范化的基礎上力求個體化、深度化。陳小兵將其具體概括為“體”、“驗”、“影”、“鏡”、“理”5個字,也就是體格檢查、抽血化驗、影像檢查、內鏡檢查和病理診斷5種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