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 大融合
第十一屆健康中國論壇在京舉行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健康中國(2018年度)論壇1月8日在北京舉行。
原國務委員、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等領導,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等院士專家,醫院院長、頂級學者、產業代表及主流媒體等922人參與本屆論壇。
“健康中國”戰略相伴,健康中國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屆,本屆進入了第11個年頭。歷屆論壇中與會專家發出的許多聲音,已經成為推動健康中國成長的重要力量。
第十一屆健康中國論壇設立大格局、大融合兩個主論壇,慢病防控、皮膚健康、腫瘤防治、互聯健康、中醫診所、生長發育、醫院品牌、結直腸癌患者指南發布會等共計10個主題單元。53位講者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和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我國大健康產業2030年將達到16萬億元,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本屆論壇上,來自輝瑞中國、羅氏制藥、默克中國生物制藥、默沙東中國、百時美施貴寶、武田中國等跨國制藥企業,以及阿里健康、平安科技等國內互聯網醫療平臺負責人,就大型跨國藥企在市場布局、藥物創新、新藥上市等業內關注的話題,以及國內互聯網健康企業在智慧醫療、大數據應用、戰略轉型等熱點話題,緊扣產業最新發展脈絡,進行獨家披露。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200億元,但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款真正的智慧醫療產品通過CFDA認證,應用到臨床”,在大格局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表示,智慧醫療看似離我們很近,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目前醫療人工智能仍處于起步階段,實現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落地,首先應改善有醫學專家的深度參與,保證人工智能算法數據的有效準確、規范可信。
秉持媒體立場、社會責任、健康促進的宗旨,本屆健康中國論壇發布“慈銘杯?第十一屆健康中國(2018)年度十大新聞”、“年度十大人物”、“十大醫藥人物”、“十大互聯健康平臺”、“十大創新藥物”、“十大醫療器械”、“十大養老項目”等權威公益榜單。
本屆論壇由人民網、健康時報聯合主辦,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所屬多家健康研究機構提供學術支持。人民日報是黨中央機關報、主流媒體排頭兵。在醫療衛生健康領域,人民日報社屬媒體如人民網健康板塊、健康時報,充分體現了報系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健康媒體品牌。人民網作為人民日報媒體融合的旗艦,日常傳播覆蓋2.58億人次,網民遍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健康時報擁有報、網、端、微、視、會六大板塊健康融媒體產品,在國內醫藥衛生健康類媒體中的公信力、受眾量、影響力都名列前茅。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