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醫仁術立院,真理真心育人
昆明大學第一附院:給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干部保健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醫院,醫院建于1941年, 1993年被衛生部評定為首批“三級甲等醫院”。目前醫院床位數為4000張(包括呈貢1000張),設有臨床、醫技科室57個。有國家級重點專科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4個,省級質控中心16個,內設研究機構30個(研究所8個),并與云南省217家州(市)、縣級醫院建立了醫療戰略聯盟。全體職工始終秉承“仁醫仁術立院,真理真心育人”的醫院宗旨,積極踐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
建立健全預約診療服務工作制度
我院把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作為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實踐智慧醫療。剛過去的3年,我院按照《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加速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方便群眾就醫、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我院自2009年起開展電話預約診療以來,順應時代潮流,搭乘“互聯網+”快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預約診療服務工作,推進和完善手機端綁定患者身份證,利用信息系統對患者通過身份證號進行實名注冊預約監控;專人對預約診療做日常監管、總結分析和預約渠道(平臺)評價考核;及時和定期反饋預約診療服務中的問題,優化各渠道(平臺)使用功能,加強預約診療管理和監督機制等措施,持續改進預約診療服務,全面提升門診預約診療服務水平。 在原有基礎上,我院開展多渠道預約診療服務,創新實踐智慧醫療,優化就診流程。2014年1月自主研發了集掛號、繳費、預約、查詢、打印等功能為一體的醫療自助一機體,又先后開通上線了趣醫院APP、支付寶、微信、大象就醫APP、云南首家醫保助手APP、“滇醫通”微信公眾號、微脈APP、納里健康云平臺等10余種預約、掛號和移動支付平臺,覆蓋了所有門診不同人群的患者,患者能自主選擇掛號繳費模式,不受空間、時間地限制,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患者,優化就診流程。
分級診療、雙向轉診醫聯體
利用互聯網優勢,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和云南省遠程診療中心、實現了省、洲(市)、縣、鄉、村遠程會診服務,發揮了省級大醫院在雙向轉診中的助推作用。同時,通過遠程可視醫療,促進了醫療資源縱向流動,使更多的患者從中獲益,促進了基層醫療水平的提高,為推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 4 月底,西南地區首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醫聯體”智慧云平臺在我院正式上線,該平臺以分級診療為核心,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省內各級醫院信息壁壘,直通全省216個基層醫院,創建醫患間溝通、醫院間協同、醫生間協作的新醫聯體模式。
2017年3月22日上午,云南省建立的首家中美遠程會診中心在我院成立,提供“醫生對接醫生”模式,打造從線上(美國醫生)問診到線下(中美醫療實體)治療、康復的閉環式服務,患者不出國門即可與美國醫生“零距離”接觸,體驗“本土化”的國際醫療。更便捷的是,通過網絡就能聯系到知名的醫學專家,避免到美國巨額就醫甚至投醫無門。今天快速啟動的國際會診,標志著我院互聯網醫療與國際化接軌,是“互聯網+醫療”跨越式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云南省遠程醫療事業從地域性向國際性的飛躍!
臨床路徑管理制度
我院實現臨床路徑管理信息化,逐步將藥學服務、檢查檢驗服務等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增加住院患者臨床路徑管理比例,實現臨床路徑“醫、護、患”一體化,增強臨床診療行為規范度和透明度。有條件的醫聯體內可以探索建立一體化臨床路徑,各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
各地實現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理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全覆蓋。醫療機構通過省級、市級等相關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合格的,在相應級別行政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實行互認。醫聯體內實現醫學影像、醫學檢驗、病理檢查等資料和信息共享,實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做好志愿者工作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自2011年8月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以來,堅持組織學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在醫院開展導醫和醫療輔助活動,共有超過700人次的大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共服務患者和群眾近百萬人,累計服務時間超過30000小時。從2011年開始每年7月-9月開展昆醫附一院暑期大學生導醫志愿者服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愿者2090余名,協助門診部導醫工作者為來院就診的患者及家屬提供導醫服務51萬余人次,幫助患者使用自助一體機、手機預約平臺40萬余人次,協助醫務人員開展分診、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務工作,有限緩解了醫院暑期就診壓力,為群眾提供了貼心的服務。
2003年前,醫院各臨床科室實驗室分別為患者抽血和檢驗,實驗室不統一導致患者四處奔波、反復排隊、多次穿刺抽血。為此,醫院2003年在門診三樓建立了面積40㎡的門診抽血室,取消了部分實驗室抽血點,實現了部分集中抽血和血樣統一轉送。隨著醫院門診量的日益增加,至2011年醫院年門診量已達到198萬人次,日均門診量約5400人次,日均抽血量達到600余人次,門診三樓抽血室已經難以滿足抽血患者需求。2015年門診抽血室所在樓層通道已經被等待抽血的患者完全堵塞,整個樓層的就醫環境處于無序狀態。
2015年,醫院的年門診量突破282萬人次,日均門診量突破7000人次,為改善患者抽血環境,醫院在新建的門診輔樓二樓成立了占地200㎡的門診抽血中心,將原抽血室整體搬遷,并且抽血窗口也由6個增加到11個。環境的改善增加了患者排隊空間,但由于日均抽血量已突破1000人次,抽血流程中人工核對、手工粘貼發票、手工編管等工作流程依然存在,故高峰期患者抽血等待時間最長超過了一個半小時。
2018年,日均抽血量達到1300余人次,高峰期人數突破2000人次。為給患者提供更高效、優質的服務,醫院對17個臨床科室的實驗室進行了整合,實現了實驗室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同時,對抽血流程進行了集預約、排隊、叫號、編管、抽血、滿意度評價于一體的整體流程改造和系統升級。實現了分時段預約,引導患者錯峰抽血;使用叫號系統,增加候診椅,實現自動叫號無需站隊;引進智能采血設備,自動完成編管、核對、混勻、傳輸、分揀等工作。最大化提升抽血速度;增設智能監控系統,支持動態調整人力資源;增加窗口滿意度評價器,使患者更加方便地對門診抽血服務進行評價,為持續改進工作及員工績效考核提供參考支持。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患者的滿意度已經提升至99.39%。 (昆明大學第一附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