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煉內功 勤借外力
興義市人民醫院:解決山區百姓就醫問題
這里是全國脫貧攻堅重地,山地總面積達71%。聚居生活著34個少數民族,70%的農村人口生活在大山之中、白云深處。這里,是位于貴州西南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相比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地區優渥的醫療條件,貧困地區患者的訴求更加簡單和直接:那就是看病近,花費少。因為深知,拯救一個勞動力就是拯救一個貧困家庭,節約一筆異地就醫的費用就是為低保戶省下一年的生活費。黔西南州興義市人民醫院這所位于大山深處的醫院,自啟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這項重要工作伊始,就確定一個核心目標:讓老百姓免受奔波之苦,在家門口就把病看好。
54歲的精準貧困戶王某,30多年前就出現雙側髖關節疼痛,因為家庭無收入來源、一直未能得到治療,喪失生活自理能力。2016年獲醫院醫聯體上級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張洪教授進行雙側髖關節置換術,現能夠上山采茶等維持家庭基本生活,2017年底脫掉精準扶貧戶的“帽子”。
不會說漢話的布依族趙大姐,被反酸和吞咽困難折磨好幾年,2018年春節前,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醫院消化內科,在遠程會診中心與2200公里外的醫聯體上級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季鋒博士面對面交流,被診斷為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現已在醫院消化內科行胃底折疊術治療康復出院。因患肺癌就診于醫院腫瘤病區的高齡黃伯,家屬多次建議到大城市治療,但他卻愿意留在醫院化療,因為這里的醫護人員特別細心,給了他家一樣的感覺,感覺自己不像病人了。
這是醫院近年來醫療救治水平提升,病患滿意度提高的一個縮影。為了讓大山深處的群眾看病不再難,我們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改善醫療服務。
苦煉內功 改善救治流程 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提升48%
貴州由于交通情況復雜等原因,多發傷、嚴重創傷的病人數量居高不下,近年來,醫院倡導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大膽改革傳統疾病診療模式。以前創傷患者來院多數采用專科醫師會診的處理形式,但由于權力分散,逐級匯報,流程太多,分科會診等諸多因素耗時耗力。很大程度上干擾了多發傷、嚴重創傷“黃金1小時”的救治時間,影響了搶救成功率。為此,我們于2016年成立了多發傷、嚴重創傷協同救治領導小組和救治專家小組(包含復蘇重癥組、神經外科組、骨科組、普通外科組、心胸小兒外科組、泌尿生殖組、眼耳鼻咽喉、口腔頜面外科、創傷康復組等專業組)。為加強實施工作,還制定了多發傷、嚴重創傷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銜接流程以及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設立協同救治獎勵基金,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的開展。2017年全年收治嚴重創傷患者166人,死亡率從2015年的31.12%下降到15.06%,搶救成功率達84.04%,提升了48.71%。
除創傷外,心腦血管疾病也是發病廣、致死致殘率高的兇險疾病,為切實提高對此類疾病的救治能力,全院職工通過半年攻堅,2017年成為貴州省第三家通過國家正式認證的胸痛中心,為黔西南地區心血管疾病患者搭起了“3分鐘出車、10分鐘內心電圖、120分鐘內轉運PCI”的急救綠色通道,通過胸痛中心聯盟,整合周圍近30家縣級醫院、社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搭起急危胸痛轉診快車道,帶動本地區大幅度提升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近期,我們又啟動了高級卒中中心建設,為地區規范救治腦中風病人再次踏上征程。
從傳統的單學科診療到多學科聯合診療的轉變,讓醫院得到了中國創傷救治聯盟的關注,在醫院創建“中國創傷救治聯盟興義市創傷救治中心”。貴州省醫院協會領導表揚醫院開展的此項工作切實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為全省今后開展此項工作提供了范本。
勤借外力 讓高端醫療資源精準落地
作為偏遠地區的基層醫院,我們沒有受困于地域和醫院的等級限制。通過院士專家醫療衛生援黔行動、東部地區對口幫扶等“政策東風”,積極對接高端醫療資源,留住了院士、博士、碩士,打造了令人羨慕的上級“醫聯體”。上海醫科大學校友會、當代白求恩行動、胡大一愛心行動、美國微笑聯盟先后把醫院設為定點醫院。近兩年來,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教授、中國胃食管反流疾病的開拓者汪忠鎬院士為代表近百名國內外知名醫學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先后到醫院進行幫扶,幫助醫院建立起西南地區縣市級醫院中第一個胃食管反流病院士工作站,醫院還得以在北京、上海、重慶建立起醫務人員進修基地,現每年均有40-50名中青年骨干醫生到北京、上海的著名醫院學習,通過與基金會的合作,醫院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的進修渠道也已經打開。
有了人才做堅強支撐,興義市醫院醫療技術得到迅速提高,截至目前,我們仍是貴州省縣市級醫院中唯一通過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的醫院,開展的心臟外科手術、先心病封堵術、射頻消融術、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左右半肝切除術、新生兒換血術、脊柱畸形矯形術、椎間孔鏡技術、肩關節和髖關節置換術、斷肢斷指再植術、腹腔鏡下肝癌切除手術在本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核醫學、胃食管反流病治療、產前篩查中心、生殖中心在黔西南州一枝獨秀,醫院綜合競爭力連續八年進入全國縣市級醫院百強。
上學下幫 遠程醫療實現可持續性共享
把專家資源請到了家門口,如何讓這種資源得以延續,并惠及更多更基層的患者,醫院2015年在貴州省首家通過遠程醫療機構技術考評,成為全省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建設的標桿和示范單位。
對“上”,與上海、北京、廣州、湖南、貴陽等地上級醫聯體醫院開展遠程病理會診、聯合會診、手術直播和遠程醫學教育培訓。對“下”,與黔西南州內7個醫聯體縣醫院及26個鄉鎮衛生院全部實現遠程醫療會診及遠程視頻門診互聯互通,實現了市-縣-鄉三級醫療共享。
今年以來,我們開通了對下級醫聯體醫院的遠程醫學教育培訓,開通了遠程超聲、影像會診業務。創建了手機端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實現病歷數據實時共享,與中東部地區醫聯體醫院,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鄭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可開展移動遠程會診。
遠程會診系統和遠程教育水平的升級,不僅使少數民族群眾在在家門口就能“見”專家,還有效促進了醫院與各醫聯體單位的醫療互動。2017年,醫院全年遠程會診量達2463例,成為實現雙向轉診,暢通基層醫生學習渠道的“助推器”。
通過上述舉措,我們基本實現了90%常見多發病不出縣的要求,有效解決了邊遠山區老百姓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的問題,遏制了因病返貧,有力助推地區脫貧攻堅。
在內外兼修,不斷提升診療能力的同時。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在2017年醫院新門診綜合樓修建期間,為緩解停車位緊張的情況,醫院黨員和干部帶頭,全體職工實行低碳綠色出行,把車位讓給病患。新樓啟用后,醫院就診環境大為改善,我們從細節入手,為配合本地區少數民族群眾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現狀,方便患者和家屬能及時快捷的找到各科室和部門,我們以病患視角為主導,對全院的導向標識進行統一改造,對院內8個樓棟和門診42個診室以阿拉伯數字編號,并相應完善了排隊叫號系統,讓即使不識字的病患,也可以憑借數字順利就診。
為優化門診布局,服務二孩政策,醫院在門診開設了產科一站式診療服務,增加了門診產檢室、抽血室;增設了康復醫學科門診、麻醉門診、傷口造口門診,為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延伸服務,開設多學科綜合門診,實行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制,并將多學科綜合診療納入科主任目標考核,減少了患者反復掛號就診的弊端,使患者就診效率得到提高,有效解決了“三長一短”現象。
去年,醫院還在黔西南州醫療衛生系統首個成立“志愿者服務隊”。三百余名職工志愿者和院外社工全年不間斷在醫院門診及地區下屬各縣進行導診、血壓測量、健康咨詢、醫療扶貧等志愿服務,在志愿者的幫助下,老弱病殘孕患者也能便捷地使用醫院“互聯網+” 一站式自助服務平臺,實現預約掛號、自助取號和打印檢驗檢查報告,銀聯卡、支付寶、微信錢包自助繳費、憑條打印等功能。志愿者們還配合門診服務,為患者提供筆、紙、針線、熱水、一次性水杯、輪椅、推車、愛心電話等用品。興醫“黃馬甲”得到醫院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廣受社會贊譽,2017年全年,住院患者對醫院綜合滿意度從2013年的96.64%上升到97.96%,成為黔西南州醫療行業志愿服務的“新風開創者”。(興義市人民醫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