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六個到位”“八個統一”保障急救快捷、高效、安全
一、加強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科室認真貫徹省、市、醫院會議精神,組織科室開展“三嚴三實教育”,在黨員和全科人員中認真做好“兩學一做”,促進提升全科黨員職工政治素養,促進提升急診急救能力。破解急救工作中的難題,打開制約發展的瓶頸,在全科人員中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使急診科工作穩步推進。
二、科室及人才隊伍建設:
(一)人才隊伍建設:現有醫護人員66名,其中醫生24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7名;護士4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13名,護士27名;以上人員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38人。近幾年有六名醫生外出進修學習。目前已建立4個急救專業組——“120”院前急救專業組、急診內科專業組、急診外科專業組、中醫急診專業組。
(二)科室建設:建立了規范的“120”院前急救調度平臺,初步達到了“120”院前急救的“八個統一”標準,即“120”急救電話統一、急救標識統一、急救車輛統一、車載設備統一、急救人員統一、急救服飾統一、急救流程統一、急救文書統一,使“120”急救更加快捷、高效、安全。
三、學科內涵建設及業務開展情況
(一)開展急診預檢分診,促進急診綠色通道建設:在全省地州市醫院率先開展急診預檢分診,按照國家急診病人四級分級標準:I級(瀕死病人)、II級(生命體征不平穩)病人直接進入搶救室即刻搶救,采取吸氧、心電監測、氣管插管、心肺復蘇、液體復蘇等搶救措施進行及時有效搶救;III級(急診病人有潛在風險)、IV級(急診病人病情平穩)病人分診到相應診室要求30分鐘內完成急診處置;并規范了急救流程,預檢分診接診流程,批量傷病人預檢分診流程,酗酒患者預檢分診流程,傳染病患者預檢分診流程,“三無”患者接診流程,急診與住院部連貫醫療服務流程等,促進了急診綠色通道建設,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二)加強中醫文化建設,中醫早期介入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和急診患者的中醫康復治療:自研中藥方劑“綠豆甘草湯加減”對重癥有機磷中毒患者在氣管插管下行中藥洗胃;“桃紅苓柏牛膝湯”外敷加生物燈照射治療急性膝關節外傷及軟組織損傷,紅外線偏振光治療儀穴位照射治療高血壓和頭暈療效顯著。
(三)加強多學科建設:已建立了多發創傷、復合傷、骨科創傷、急性中毒、急性心腦血管病、MODS為中心的多學科梯隊,成為天水市重點醫學?。與本院神經內科合作形成了腦卒中的早期診斷、溶栓治療體制;與本院心血管外科、超聲科合作形成了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診斷及搶救體系;成立了胸痛急診專業組,建立了胸痛分診臺、搶救室、留觀病床的引導標示及院前、院內綠色通道建設,并與心血管內科合作形成了胸痛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體制。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窗口,急危重癥患者的前哨,既能體現醫院醫療技術和管理的整體水平,也是醫療糾紛容易發生的敏感地域,醫療質量直接關系到急危重癥病人的救治成功率,為提高醫院急診科地工作質量,保證急診醫療安全,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的急診醫療需要,科室以22項核心制度為抓手,規范各項管理,急診接診制度、首診負責制度、交接班制度、急診會診制度、轉診制度、急危重癥患者轉運制度等不斷規范,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年急診接診患者55000余人次(全省第二);近兩年無醫療投訴和不良事件發生。
一、為了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服務,要求科室醫護人員,必須做到六個到位,即:詢診到位、床旁檢查(體格檢查、床旁超聲檢查、床旁攝片檢查、床旁心電圖、床旁血氣分析及生化等檢查)到位、監護到位、急救到位、轉運到位、接交到位。把三好一滿意服務貫穿于始終。
二、制定全市各急救站,急救室,規范化建設標準,統一流程,急救文書書寫,質控醫療質量指標,并定期檢查,總結。
三、精準開展急診分級診療及雙向轉診工作,開展先診療后付費的“一站式診療”活動,降低醫療成本,藥占比控制在20%之內等制度的嚴格執行,促進市急診工作有序開展,造福于廣大急診患者,為廣大急診患者謀福祉。
四、急診護理工作全方位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急診病區在今年5.12榮獲市級優質護理示范病區,搶救區榮獲院級優秀護理團隊,急診醫師團隊在首屆醫師節榮獲優秀醫師團隊。
五、每年完成各項醫療、護理、搶救、急診收住院、大型社會保障等工作任務,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及贊譽。(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