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乳腺疾病中心:乳腺癌患者醫護共同照護門診的構建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全世界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乳腺癌已成為女性發病率第1位的惡性腫瘤。Bernard Fisher提出“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因此,乳腺癌的治療是集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生物靶向治療及放療于一體的綜合性治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乳腺中心自2007年7月成立,推動了醫院乳腺疾病診治走上專業化、規范化的進程。10年間,乳腺疾病中心診治病人的數量逐年增加,收治乳腺癌患者420例/年。在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參與下,中心始終堅持“診斷優先,方法規范”大原則,努力為病人量身制定更加科學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乳腺疾病中心自組建就高度重視增強患者戰勝疾病信心和健康宣教的意義,同年,以科學嚴謹的醫療理念為主導,深入淺出的系列講座為方式,建立以患者人群為主體的病友團體“彩虹家園”,搭建醫、護、患和諧溝通的平臺。護理團隊作為國家衛健委首批“優質護理示范病房”,開展并推廣“一病一品”活動主題為“粉紅絲帶傳遞愛——關注乳腺癌患者綜合性治療的護理”。以象征防治乳腺癌的粉紅絲帶為紐帶,志愿者團體彩虹家園為依托,融入優質護理“十八字訣”,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專業、主動、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實現患者滿意的目標。
北京大學第一院乳腺疾病中心個案管理醫護團隊通過對乳腺術后患者進行跟蹤隨訪,了解到患者在術后康復階段存在的治療和護理需求。團隊發現,以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為主的患肢功能障礙和患肢輕中度的淋巴水腫是乳腺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直接影響到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為進一步提升術后康復患者的生活質量,開設了醫護共同照護門診,希望解決患者在患肢和心理康復、淋巴水腫方面的系列問題,讓出院的乳腺癌患者也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2018年6月5日這一天,依然是一個平常的工作日,乳腺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病房的個案管理師王悅也開始了每周二的日常工作,針對乳腺癌手術后一月病人的電話隨訪。當打到第3個電話的時候,電話那邊的患者像感覺找到了救星一般訴說著自己的癥狀,原來她是上個月做的右乳癌改良根治術黃女士,現在術后剛剛完成放療,本以為終于可以不用再受病痛折磨,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結果發現自己的患肢腫脹,現在連抬起胳膊都會感覺到疼痛,病人不知所措地說:“住院的時候我的主管護士跟我說了不能提重物,不能甩胳膊等等,我都聽話啦,為什么它還是腫了?我也去了幾個醫院,都說可能要做手術,我這才剛好一點,難道又要遭一次罪嗎?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于是王悅便耐心的給病人解釋手術的原理,并告訴病人:“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設了乳腺癌術后醫護共同照護門診,主要就是為了早發現、早干預、預防術后并發癥,從而提高乳腺腫瘤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于是黃女士來到了我們的共同照護門診,開始了患肢淋巴水腫的治療。
多學科合作探索優化疾病診治方法
乳腺中心的醫生團隊通過開展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和改良手術方式等方法,使得一部分乳腺癌患者無需接受殘酷的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有效降低術后淋巴水腫的幾率;
除此之外,為了給黃女士給提供術后身心康復的機會,我們聯合燒傷整形科開展乳房假體組織重建和自體組織重建,針對乳腺癌骨轉移、乳腺癌術后患肢淋巴水腫等造成患者痛苦的難題,創建綜合診療團隊和多學科聯合專業門診等,從多方面提升乳腺癌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上下聯動提供出院后連續性服務
經過多學科的共同診治,黃女士的淋巴水腫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無需繼續住院,只需要與我們的照護門診保持持續的溝通和定期門診就診,同時定期到北大醫院康復醫學科或者北大醫院的醫聯體機構進行康復訓練。
共同照護門診醫生傾聽患者主訴、護士為患者測量水腫情況、評估水腫程度。醫護根據測量情況為患者制定綜合治療方法。通常采取綜合消腫治療(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通過皮膚護理、手法淋巴引流、壓力繃帶包扎治療和功能鍛煉等步驟,有效改善淋巴水腫患者的生活質量,此項治療目前在歐美國家廣泛應用,也是北大醫院目前正在應用的無創治療技術。
出院后康復鍛煉對上肢功能的恢復有重要意義。康復門診對出院患者肩關節活動度進行隨訪監測,階段性進行測量,根據患者活動受限情況給予個性化的運動指導,幫助制定適合個人情況的功能鍛煉計劃,采取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恢復上肢功能。為患者建立檔案,包括基本信息、就診記錄、護理措施、效果評價、再次就診時間等,以便提供連續性服務。
彩虹家園,感受粉紅絲帶傳遞關愛
出院后,黃女士在我們的推薦下加入“彩虹家園”病友團體,感受“粉紅絲帶傳遞愛”的延續性優質護理服務。
延伸服務是乳腺疾病中心“一病一品”優質護理服務鏈的專科特色,即一種疾病,一種專科護理品牌活動,主題為“粉紅絲帶傳遞愛——關注乳腺癌患者綜合性治療的護理”。以象征防治乳腺癌的粉紅絲帶為紐帶,志愿者團體以“彩虹家園”為依托,融入優質護理“十八字訣”即“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專業、主動、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實現患者滿意的目標。志愿者團隊中有醫生、護士、康復期患者,大家工作性質不同,分工明確,醫生負責傳播乳腺癌相關診斷、治療、康復知識;護士負責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和管理患者志愿者團隊,康復期患者負責探防住院患者,通過同輩(同伴)教育的方式有效緩解住院期間患者的恐懼、焦慮和緊張。
寓教于樂積極助力患者身心康復
作為“彩虹家園”里的一員,黃女士在去年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讓她記憶尤為深刻,這就是我們定期為出院患者舉辦的“淋巴水腫預防培訓班”,開班前有志愿者們優美的舞蹈為開場,還有術后恢復非常好的黃女士帶來的精彩演唱,更有乳腺中心主任劉蔭華教授與患者們互動京劇沙家浜引發了小高潮。隨后進入主題,有乳腺中心的護士們演繹的小情景劇,用別開生面的形式向患者展示術后患肢活動的錯誤,并講解正確的術后患肢淋巴水腫的預防以及患肢功能鍛煉方法,教授和示范患者淋巴水腫預防操。黃女士說,“北大醫院乳腺中心不僅用高超的技術治愈了我的疾病,更用他們的溫暖和愛心感動著我的內心。這樣的培訓班非常的有意義,不僅把我們的病友們聚集在一起,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同時也用他們科學的知識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我們手術之后應該如何照顧和恢復,不僅愉悅我的身心,也讓我受益匪淺。”黃女士的感受也正是我們互助平臺的宗旨:為乳癌新病患提供情緒支持、經驗指導,開展正能量的溝通,給患者帶去關愛與溫暖,以便更好地配合醫護治療、對抗疾病,讓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復回歸社會。
經過兩個月的綜合、連續、延伸性的消腫治療和護理服務,黃女士的患肢腫脹已經緩解,基本會發正常,而我們也再一次看到她臉上露出了久違的陽光般溫暖的笑容,她真誠的向我病房每一位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并說;“是你們又救了我一次,讓我看到了希望,重燃對生活的信心。我不會辜負大家,我會好好生活,精彩生活!”聽到這些話,覺得心里暖暖的,這是對我們的精心醫療和優質護理,以及我們的人文關懷最大的肯定,還有什么比這更令人滿意的嗎!我們也會繼續全新全力為改善醫療服務而努力,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連續,全面的醫療護理服務!(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供稿)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