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談“娘炮”現象爭議 男女氣質不能簡單化二元對立
近日,“娘炮”現象引發多方熱議,從中也折射出社會普遍存在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如何認識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它的危害表現在哪些方面,應如何逐步改變這些現象?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性別刻板印象是具有利益關系的權力建構
在中華女子學院教授張李璽看來,對于“娘炮”現象的爭論,折射出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仍然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gender-role stereotype)是人們對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簡言之,就是‘男性應該怎樣’‘女性應該怎樣’。”張李璽告訴記者,比如,“男人要有男人樣,女人要有女人味”“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嫁男不嫁娘娘腔,娶妻不娶鐵姑娘”“真倒霉,嫁給你,沒出息”等。
在張李璽看來,這種印象不僅是對男性與女性特質的一種區別,且被賦予了不同的價值。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文化中,勇敢、果斷、冒險、自信、有擔當一般都被歸于男性特征,而溫柔、細心、依賴等則很容易歸于女性特征。社會以此為準則要求每個人、每個個體也以此為準則約束自己,這樣就會形成共有的性別角色特征。這些特征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家庭、學校、友伴、社會等渠道強化和傳遞。違背這些“共識”,就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和批判。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紅楓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丁娟認為,所謂性別刻板印象,就是把某個性別群體概念化、標簽化,把一些特征賦予這個性別的所有成員,而無視這個群體的個性化差異。如男強女弱,男性陽剛、女性溫柔,男性理性、女性感性等。這是關于性別及其相互關系的刻板印象。還有一種謀求性別關系平等化的刻板印象,如經濟發展了男女自然而然就會平等,男人能力天生更強,讓不同性別的男女求平等本身就不平等,向婦女政策傾斜是對男性的不公平等等。
“性別刻板印象表面是一種文化建構、屬于性別觀的范疇,但背后反映的不僅是一種精神扭曲,而且是具有利益關系的權力建構。”丁娟說,我們通常說,人類之初是母權社會,女性主導了人類的第一次經濟革命即農業革命。但革命的結果是男性介入并取女權代之。并且建構了一套性別歧視的文化傳統,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性別刻板印象。
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琴認為,在對性別氣質的傳統認知中,一般是男性氣質具有優勢,受到褒獎。自古以來,具有男性化氣質的女人往往被認為是英氣豪爽,但是男人如果像女人,似乎就變得劣勢了。“娘炮”型的男性古已有之,近年來在娛樂經濟和粉絲消費中被不斷強化。對“娘炮”的攻擊和厭惡,正是主流男性氣質對邊緣男性氣質的權力壓制。
“性別刻板印象勾勒和簡化了我們對男女氣質的認知,決定了人們會更多地以二元化和本質化的審美標準來看待性別氣質,也容易帶來男女兩性氣質的二元對立。”王琴說。
性別刻板印象扼殺個性和潛能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社會化的結果,也就是后天學習的。”張李璽說,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種種途徑,個體從一個不需要遵從任何社會規范的自然人,被逐漸教育成為一個社會人、一個男人和女人。違反了性別角色規范,就會受到批判。當違反這個社會認可的男性特征時,就會被標上“娘娘腔”的標簽,當違背女性特征時,就會被標上“假小子”的標簽。
“這些刻板理念不斷傳承,形成系統。一靠法律和習俗的約定,二靠對女性權利的剝奪,三靠文化機器的傳播,四靠性別觀念的內化。”丁娟說,今天,婦女普遍走出家庭,贏得社會主人的地位,我國憲法規定了男女平等原則。那些性別刻板印象卻嚴重阻礙性別平等的進程,而且呈雙向歧視的特點,在貶損女性、給女性刻板定位的同時,也對接受新文化或不符合傳統男性氣質規范的暖男文化進行攻擊和否定。性別刻板印象也是對男性人性的摧殘,影響男性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
張李璽認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束縛兩性的自由發展和自主選擇。例如,一個家庭,由于職業特點、工作時間、個人興趣等原因丈夫選擇了“家庭主夫”的角色,成為“奶爸”,社會就應該給予積極支持。不得不說,女性參政率低、學科專業的性別隔離等現象都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產物。
“刻板的性別規范和性別角色安排實際上扼殺了男男女女們的個性和潛能,尤其是讓那些不符合規范的人受到懲罰,符合規范的受到獎勵。”社會性別問題專家馮媛說,這種獎懲規則久而久之,會鼓勵性別歧視,滋生性別暴力。在刻板的性別規范下,女孩找個好丈夫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職業其次。職場上已婚女性、生育期的女性,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工作中難以提拔。“小鮮肉”等貶低性的物化的稱呼,在利用年輕男性消費價值的同時,其實并不認可他們呈現出的個性氣質。
“男孩陽剛,才是好男孩,而社會過度鼓勵的陽剛之氣常常會伴隨控制欲,甚至會滋生暴力,包括家庭暴力、社會暴力。”馮媛說,家庭暴力的很多研究證實了這一結論。最重要的一點是男性特權,男人可以不惜以強力去達到目的。打破這些性別陳規,其實是更加鼓勵人人平等、更加多樣化的發展,鼓勵尊重,減少暴力滋生的根源。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王瑞鴻告訴記者,性別刻板印象忽視了群體印象之下的個體差異。許多刻板印象本身可能是錯誤的,基于這樣錯誤刻板印象的判斷可能會導致人際互動中的誤判,出現不適當乃至不合倫理甚至有悖法律的行為。從性別刻板印象到性別歧視乃至性別騷擾甚至性別霸凌,有著內在邏輯關聯性。
在社會化過程中應始終注意性別平等教育
在張李璽看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特別是性別平等的推進,原有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非此即彼的兩分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兩性的平等和自由發展。
“我們難道不希望一個男人既溫柔細心,又果斷擔當?不希望一個女性既自信獨立,又溫柔體貼?”張李璽說,我們應該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性別平等的教育。家庭中,家庭民主、社會責任、性別平等都是好家風的核心內容;學校教育中,從教學內容到教師觀念,都要關注性別平等;傳媒中更要關注先進性別文化的建構和傳播,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
“性別刻板印象從另一個側面也揭示出我國在推進性別平等教育以及性別多元文化教育方面任重道遠。”王瑞鴻說,性別本質上是人性的一個表現窗口,推進性別和諧應該從根本上加強對人的多元性的認知和尊重。尤其要加強學校教育體制內的性別教學內容,進一步強調性別以及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在大眾傳媒以及各類影響較大的公眾號推進性別多元和性別平等教育。希望能夠加強性別平等方面的立法,加強執法。
馮媛認為,應從教育開始逐步改變性別刻板印象。今年9月,廣東省開始在全省全面開展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性別平等教育不是說教,而是鼓勵大家接納不同性別的男孩女孩的個性化、多樣性的發展。此外,媒體對性別形象的呈現應更加豐富,包容多樣性的性別形象。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的過程中應考慮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比如鼓勵男女共擔家務、共同養育子女等。
“在大眾審美日趨多元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多的社會空間發展自我。”王琴說,“娘炮”的存在正是社會文化包容性發展、審美價值多元化的產物,這是時代的進步。尊重多元,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發展是這個時代的需求。輿論可以進行意見引導,但是輿論不能進行惡意攻擊。
“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把性別刻板印象定義為文化歧視。”丁娟告訴記者,應加大立法平等的步伐,同時,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要確立平等的內核,特別要警惕一些人新瓶裝舊酒,給傳統性別觀裹上文明外衣。先進性別文化的特點是平等、尊重,沒有性別的強制規范,只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品格。每個人的個性千差萬別,用所謂的性別同質規范個性是一種陳舊的傳統。與這個傳統背離,我們才能輕裝前進,譜寫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旋律。(記者 王春霞 周韻曦)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