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軍:“互聯網+醫療”——醫院、醫生、患者三方受益
人民網北京8月1日電 (記者盛月)近年來,“互聯網+醫療”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由于該領域的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給百姓就醫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隱私安全風險高和醫療質量如何有效監管等諸多問題。
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做客《院長談改善醫療服務》專欄,與網友分享“推進互聯網+醫療,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的相關話題。
“互聯網+醫療”——醫院、醫生、患者三方受益
蔡秀軍表示,“互聯網+醫療”從四個方面影響了醫院、醫生及患者。第一個方面, 方便患者,讓醫療健康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患者在去大醫院就診前,可以在網上預約,在網上掛號,網上付費等一系列線上操作,為患者節省了時間,創造了便捷。第二個方面,線上隨訪患者,出院后的線上隨訪,對于外地患者來說,節省了人力、物力及財力。第三個方面,建立健康檔案,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體征的變化,以及自身所從事過的與健康相關的一切行為與事件的檔案。包括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以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體檢結果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等。第四方面,醫務人員可通過互聯網獲得更多臨床經驗,同時提高了業務能力,也提高了效率。
邵逸夫醫院通過16字方針推進“互聯網+醫療”
“響應號召、大局意識、技術創新、政策配套”這16個字是醫院推進“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方針。蔡秀軍表示,第一,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醫院推出門診信息APP,便于老百姓了解醫院信息,同時做好疾病端口前移,建立健康檔案;第二,要有大局意識強,配合國家醫改政策,醫院建立分機診療制度,推出健康云平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第三,要有技術創新,醫院救護車與急診室通過互聯網技術搭建橋梁,病人所有信息及時傳送到急診室,急診室第一時間準備救治方案,為患者爭取了更多時間。第四,政策支持,浙江人力社保廳給予大力支持,指紋識別手機綁定的醫保卡,避免了代刷騙保等行為。
實踐人工智能輔助診療需滿足大數據互通與規范
蔡秀軍指出,中國人工智能想要走在世界前列,要滿足兩大前提,一是做到數據互聯互通,二是要數據規范,滿足這兩個前提,中國的人工智能必會超越歐美國家。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