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熱議血液透析:支持國產設備發展 鼓勵診療業態創新
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崔元苑)我國的尿毒癥患者數量在不斷快速增長,如何把有限的醫療資源服務惠及更多的患者是目前面臨的難題和重要課題。
16日,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中關村血液凈化診療技術創新聯盟,共同舉辦了“創新凈界·透亮未來”血液凈化專場論壇。在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圍繞新時代透析行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提高尿毒癥患者生存質量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圓桌論壇
支持國產醫療設備發展 提高社會認可度
醫療設備是醫學診療技術進步的動力,也是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目前國內的高精尖醫療設備市場大部分依靠進口。”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指出。
“國家為了支持我們國產醫療設備,采取了很多措施。”他介紹說,科技部在CT、磁共振、PET-CT這些影像設備的研發上給予很多支持。財政部和工信部共同推動,在有些關鍵技術的引進上給予了免稅的制度。工信部和衛計委也共同推動了一些工作:如建立國產醫療設備臨床應用示范基地,鼓勵企業到醫院進行推廣,通過實際使用,提高醫生、醫院和群眾對國產醫療設備的認可度。
優秀國產醫療設備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趙自林表示,按照嚴格的評分標準,一是技術參數必須達到80分以上,二是企業的信譽和規模也要達到80分以上,三是臨床應用評價要達到80分以上。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可以入選采購目錄,推薦給醫療衛生機構和患者。
“凡是進入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目錄的國產醫療設備,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 趙自林自信地說。
加強基層醫生血透技術培訓 鼓勵診療新業態
談到提高基層血液透析服務能力,中關村血液凈化診療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左力認為:“基層需要有設備,更要有人。人很關鍵,因為設備要由人來操作。因此,要加強基層醫生的血透技術培訓,提升服務水平。”
費森尤斯醫藥用品(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玉剛也希望通過聯合醫療專家、政府機構開展各種培訓和教育,來提高血透服務的可及性。
提升血液透析的服務供給能力還應該發揮第三方血透機構的作用。北京達康醫療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少波表示,第三方血透機構作為一種創新模式、新型的診療業態,在鼓勵其集團化、連鎖化方面還有待精準細則的出臺。由于尿毒癥患者治療的特殊性,未來這種居家,以及社區化、小型化、連鎖化、集團化的模式,必然成為中國血液凈化事業的方向和路徑。
那么,如何提高透析質量?山西省人民醫院李榮山院長提出了五個“關鍵”:一是個體化治療方案。應該根據每個透析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即精準治療方案;二是標準化流程。如陳香美院士牽頭制定的血液透析操作規范在全國推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信息化管理。將所有透析患者的資料通過互聯網技術連接起來,定期進行分析,提高診療水平;四是科學化教育。對所有的透析患者都應該進行健康宣教;五是程序化設備。采用先進的設備,更方便臨床,更方便醫生對透析患者進行規范化治療。
降低成本提升患者滿意度 發展必須靠創新
作為國產醫療設備的代表和國產透析設備的代表,廣東寶萊特醫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燕金元表示,我們的優勢一個是質量,一個是創新。
“要縮短與國外的差距,提高可及性、提升患者滿意度、降低成本,必須靠創新。” 燕金元指出。
談到創新的實踐,他介紹,透析機嚴格來說叫做物聯網透析機。通過后臺的云計算、大數據,可以隨時知道透析機運作得好不好,現在電導率是多少,溫度是多少,是否準確,患者是不是舒服等,便于及時地提供一些及服務。
“現在,我們正在推出一臺物聯網遠程人工智能腹膜透析機。腹膜透析成本低,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讓患者在休息時間和晚上自動進行腹膜透析。”燕金元表示,除了在技術上的創新,還要讓設備的價格降低,讓國家負擔得起,讓老百姓負擔得起。
中國未來的透析市場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要讓有限的資源覆蓋惠及更多的患者,一方面是提高可及性,另外一方面是費用上要可控。在降低費用方面,陳玉剛表示,費森尤斯在上海的研發中心未來可能專門研發一些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還將把國外的一些工廠遷到國內,包括把國際上的很多運營管理經驗,如SOP管理經驗、質量控制經驗等移植到國內,使中國患者便捷地享受到國際標準的透析醫療。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