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之人民好醫生專場
十一位代表委員為分級診療開“藥方”
嘉賓合影 牛宏超攝
人民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高奕楠)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伴隨著全國兩會正式啟幕,正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的中國將會采取哪些重大舉措,不僅將為中國這艘航船標明新的方向,也將成為全世界觀察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多家機構共同舉辦“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論壇。在3月7日晚間舉行的“人民好醫生”專場論壇上,4位全國人大代表和7位全國政協委員齊聚一堂,共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快來看看代表、委員都為分級診療開了哪些“藥方”?
“嵌合型”醫聯體解決基層醫院建設難
民族地區醫院骨干醫師短缺問題一直是制約四川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一大瓶頸。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建議,建立“嵌合型”醫聯體(區域醫療聯合體),為民族地區醫療資源短缺問題“開藥方”。他建議,把三級醫院的專家、管理、醫療質量水平嵌入到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基層醫院,形成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資源調配、統一薪酬體系、統一業務管理,將基層醫院建設成為三級醫院的分院,從“造血功能”的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定標準”優化各級醫院設備人員配置
“縣醫院是完成基本醫療任務的主體單位,也是以縣域帶動鄉鎮來做健康管理的,責任非常重大。”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同仁醫院院長王寧利建議,加強縣級醫院服務能力的建設,讓百姓信得過家門口的醫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標準,按照標準配置醫院設備和人員。
“兩延伸”加強癌癥早篩與安寧療護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顧晉直言,我國現行醫療保障體系對癌癥主要集中在中間治療環節,對早期的篩查和晚期的護理投入還不夠。他建議,癌癥醫療保障體系要向“兩頭”延伸,特別 是癌癥早期篩查應納入醫保范圍。在三甲醫院考核評價中加入安寧療護的內容,使更多晚期癌癥病人能夠有尊嚴地離開。
“搭平臺”網絡遠程降低孕產婦死亡率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建議,集中力量搭建一個遠程網絡平臺,來幫助邊遠地區和基層單位有效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文化、醫療保健水平的三個重要指標——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和人均壽命,“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婦產科醫院,所以婦產科醫院肩負的社會責任更加重大。”
“組聯盟”手把手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邢念增表示,醫生聯盟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一種方式。政府建立一種機制,調動醫生的積極性,鼓勵青年醫生去貧困落后地區講學會診,手把手地指導當地醫生,切實提高他們的醫療服務水平,減輕病人外出就醫的負擔,只有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的。
“強人才”解決醫生事業通道和收入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同玉表示,推動好醫生資源下沉,核心是要解決醫生的事業發展通道和收入問題。上海推進分級診療效果初現,通過醫聯體建設、“1+1+1”簽約等舉措,大力推動居民就診下沉,已簽約居民超過350萬人,“延伸處方”超一百萬張。
“規范化”建立醫療培訓體系儲備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北醫三院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長劉忠軍表示,我國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差距很大,國家對邊遠地區的幫扶除了政策傾斜、提供資金設備外,還應該考慮人才因素。對此,建立好的培訓體系非常重要。
“目前我們沒有合理的、完整的、規范化的培訓體系。”劉忠軍認為,不同的醫生接受的培訓不同,對同樣的疾病給出的診療方式也不同,很多患者到大醫院看病,目的不是為了尋求治療,而是為了“討個說法”。
“沉下去”留下不走的基層醫療隊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張澍表示,為了能使縣級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讓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張澍建議對需要幫扶的地區進行實實在在的培訓,通過培訓當地醫務人員,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伍。
“立機制”雙向轉診鼓勵人才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杰孚表示,應充分發揮醫聯體在分級診療中的作用,大醫院要鼓勵人才流動,并通過加強對基層醫生的培訓,不斷壯大基層醫療隊伍。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如果病人情況特殊,病情發生變化,還可以從基層醫院回到大醫院治療,大醫院簡化相關手續,優先安排就診或住院。
“保障好”基層醫生的積極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表示,我國醫改已進入深水區,醫生是醫改政策措施的執行者和貫徹者,因此,一定要保護好醫生的積極性。他建議,基層醫生無論是職業、地位、尊嚴、收入都要從國家層面給予一定保障,這種保障一定和大醫院醫生基本相當。
“架橋梁”鼓勵有實力的民營醫院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名譽教授林順潮建議,鼓勵真正有實力的民營醫療,特別是在好醫生資源上,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要大體相當。“如果患者有經濟能力,他會更傾向于選擇自己有信心的醫生、有實力的私立醫療;如果沒有經濟能力,則會選擇有補貼的公立醫療。這樣來實現患者分流。” 林順潮稱。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