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以可通過多種篩查方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的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那么哪些篩查方法是最常用的?
首先,最簡單也最便利的是大便檢查。查的是大便里面有沒有潛血或者出血,這種檢查方法價格較低,適合于大規模人群普查初篩。但是也有它的弊病。比方說,如果這個患者有痔瘡,肛裂,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影響到疾病判斷。另外,連續留三天的大便,對患者收集標本可能帶來不便。
第二種方法,直腸指診,也是年輕醫生往往容易漏掉的一個檢查。直腸指診對于沒有接受結腸鏡檢查的高危人群,非常有助于發現直腸的早期病變。
在沒有相關癥狀的前提下,我國建議直腸癌的篩查年齡是50歲到75歲,篩查分為初篩和精查。初篩的目的在于發現早期的高危人群,一旦確定為高危人群之后就應該考慮做全結腸鏡的檢查。作為篩查,結腸鏡檢查可以考慮每5年到10年做一次。
對于那些已經有腹痛或者便血,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癥狀的患者,這時候就隨時考慮結腸鏡的檢查,當然對于一些高危的人群,比方說有遺傳性結直腸腫瘤或者炎性腸病的患者,則應該更早地開始大腸癌的篩查,年齡可以放寬到提前10年,檢查頻率也應該相應提高。
更多精彩內容,請觀看“健康有方-腫瘤百問”
確診病灶,你是否陷入恐慌?
尋醫問藥,你是否病急亂投醫?
治療疾病,你是否因療效而忐忑不安?
術后康復,你是否因無法監測病情而產生恐慌?
別擔心,《健康有方》節目開播啦!
《健康有方》是人民健康網聯合醫平方共同推出的健康科普短視頻欄目,旨在為大眾提供權威、可信、準確的健康科普知識。“健康有方-腫瘤百問”是針對腫瘤疾病的短視頻節目,每集3-5分鐘回答患者關心的問題,讓患者不走或少走診療過程中的彎路;幫助大家樹立正確認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腫瘤疾病。
(責編:王亞微、趙娟)